PDF下载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露

四川丰和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营山,637700

摘要: 过去,受传统思想影响,各地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忽视小流域环境治理,导致周围环境恶化,出现树木减少、水量锐减的情况,进而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传统治理方式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水土保持技术的出现,结合小流域附近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情况,使得小流域治理的问题得以解决。基于此,本文从水土流失原因入手,分析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提升生态效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小流域治理;应用研究
DOI:10.12721/ccn.2025.1570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水土保持技术的需求也越来也高,水土保持势在必行。小流域治理作为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是维护小流域及其下游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和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性措施,对于我国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大意义。

1.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1.1不科学的耕种方式

在四川东北部,虽然信息化、科学化农业技术改革正不断推行,但由于农民受传统耕作方式影响较为深远,很难在短时间内响应政策号召,快速针对农耕方式进行改变,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水土资源破坏[1]。单一、落后的耕作方式,使得耕地养分不断减少,耕地蓄水能力也不断下降。同时,很多农民缺乏相应耕作知识和技能,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防治水土流失,导致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

1.2不科学的放牧模式

四川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省份之一,畜牧业较为发达,但这也成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四川东北部,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畜牧业的发展,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现阶段,部分放牧人员仍推崇传统的放牧形式,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平衡,甚至可能会出现水土流失情况。新时代背景下,虽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放牧理念深入人心,短时间内很难出现明显的效果,仍会导致周围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水土保持。

1.3较为落后的水土保持手段

从实际情况来看,四川东北部地区人们受环保理念影响较小,环保意识并未觉醒,使得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达不到预期目标。很多人并未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影响水土治理工作的进度。同时,水土治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也不足,专业素质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影响水土治理相关工作的开展。

2.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2.1做好准备工作

小流域治理工作展开前,设计部门需要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配合,联系土地、牧、农、林等机构,及时掌握区域内实际情况,加大对现场资料的收集,掌握相关资料,以此来提升设计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同时,需要与当地居民、领导干部配合,深入野外现场,了解区域治理工作的地理情况。在勘查工作中,一旦发现,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开展会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土地效益等,需要有针对性进行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将受影响的农户召集到野外勘查工作现场,从实际出发,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与人民群众进行深入沟通。这样一来,人民群众不仅对小流域治理相关工作也有了一定了解,也可以提升人民群众配合度,获得人民群众支持。此外,也要从人民群根本众利益出发,最大程度保障人们群众利益,为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2植被措施

小流域治理工作中,植被覆盖率是影响水土保持的作用因素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措施。同等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中水分蒸发的速度越慢,土壤肥力越高,水土流失的速率也会越慢[3]。从以往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过程经验来看,采用植被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人工造林,也就是通过人工方式改变土壤环境。根据四川东北部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选择适宜种植的树木,提高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采取这样的方式,保证植被正常生长就可以减少小流域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改善小流域内生态环境。第二,封山育林。封山育林主要用于坡度较大、土壤肥力低下以及人工植树造林较为困难,但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较好,树木能够自然繁殖和生长的区域,需要结合人工播撒灌木树种的方式,实施乔灌木结合种植,发挥自然环境的生态修复能力,降低人为干预的作用,确保自然植被可以依托自身修复能力实现防控水土流失。第三,严格把关。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合作,建立联合执法,保证水利和水利市场的公平秩序。

2.3加强小流域监管

近年来,虽然环境保护力度逐步加强,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水土流失问题。相关部门逐步加强其治理,针对小流域治理,从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地质等,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具体来说,在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有针对性制定相关治理措施的同时,也要将监管贯穿全程,实施严格监控。同时,加大惩罚力度,杜绝危害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因此,针对小流域治理,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施治理工作,后期也不能忽视监管,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保证监管区域内植被不会遭到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外,加强小流域监管,还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共享平台。毕竟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依托标准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仅可以完善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监管,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全面推广建设过程中的现代水利智能管理模式,及时探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做出预警,降低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结语:可见,针对小流域治理,水土治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逐步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做好准备工作,采用植被措施,将涵养水源、保护土壤落到实处,加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进程,同时加强小流域监管,设置相应监管措施,降低隐患发生可能性,加速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旎.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与装饰, 2022(13):181-183.

[2]吴倩.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4):4.

[3]王华伟.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策略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