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探索

凌宇

平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414500

摘要: 在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带来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教师应根据课标、教材内容设置的大单元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有明确的导向,精心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设置大情境与大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系统整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有助于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
DOI:10.12721/ccn.2024.15737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大单元教学依托学科大概念进行,是一种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重构,通过搭建多种教学支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研探学科本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整合、重组教材知识,加强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培养思维和能力,使学习更加深入和有效。

一、大单元教学的定义

在探讨大单元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单元教学的核心概念。单元教学即教师将单元文本视为统一整体进行教学,通过整理、分析和结合,将相关的内容加以整合,以确定单元教学的主题。依据这一主题,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大单元教学则更进一步,它强调从“大”的视角出发,不仅体现于涵盖教学内容的广泛,更体现于教学结构的全面展现。大单元教学不仅涉及单元教学的内容,还包括文章的整体教学和知识的有效拓展。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加强文章与知识点间的联系,还需深化单元、课内外教学资源间的关联,从而突破传统单元教学的局限。大单元教学特别注重课内外教学的融合,将课外辅导与课内教学置于同等地位,鼓励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整合多元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探索

(一)提炼核心单元大主题,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陆志平老师指出:“以核心素养为纲来设计大单元,关键在于提炼一个合适的大主题。通过提炼合适的主题,统领整个单元。”大单元教学的大主题相当于是整个单元的中心思想,是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的统一。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要首先提炼出单元大主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其独特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编排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单元导语内容,深入探究每个教学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实现对大单元教学“大主题”的精准提炼。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为例,单元导语模块中的两段文字为我们揭示了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其中,“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这一人文主题,传达了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人物多样性及复杂性的意图。而“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一语文要素,则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对这两段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将语文要素细分为两项语文训练要素:阅读训练要素和写作训练要素。阅读训练要素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而写作训练要素则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初步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结合单元的人文主题我们可以理解到,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因此,我们可以将单元大主题设定为“众生相大荟萃”,再由此主题设置单元教学大情境,通过“开启众生相之旅”“作家笔下的众生之相”“我身边的众生之相”“同学笔下的众生之相”等多个大任务展开一系列连贯、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应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大单元主题,制定好单元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目标达成的分层评价标准,然后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核心素养。

(二)构建生动教学情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大单元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2022年版语文课标中提出的课程理念也强调了情境性与实践性,旨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启迪其想象力和求知欲,从而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必须关注教学大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单元教学大情境设计单元学习“预告片”,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介绍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将要学习和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技巧与思想方法。

同样以“众生相大荟萃”这一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语文学习经验,利用微课、多媒体电教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包含名著人物或故事人物的卡通动画视频。这些视频中的角色,如西门豹、孙悟空、诸葛亮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的出现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回忆这些人物出自哪篇课文或哪本书,教师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如数家珍般地说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顺势提问:“那么作家与文学家是如何在作品中形象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呢?在语文作文中,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描绘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将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呢?”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单元导读学习活动。在单元导读活动中,学生可以粗略地浏览本单元中的五大教学板块内容,初步把握单元学习目标、任务与方向,即掌握并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将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三)优化单元内容整合,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习惯将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尽管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扎实基础,但是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却出现不会读、不会说、不会写的问题,语言应用能力较弱,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建立大语文观,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根据知识习得的逻辑和线索整理、重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强化大单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材作为实施大单元教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它来教学,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在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常常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并没有添加创新内容,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于教材范围内,阻碍他们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基础,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精心设计大单元教学,进行单元整体规划,重构教学内容,科学统筹设置教学目标、达成评价、情境任务、学习活动和作业。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语文知识,获得丰富的能力、情感与态度,建立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要以大单元主题为主线,提供拓展性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单元教学内容,为他们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既增加知识储备,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布置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拥有更丰富的人生感悟。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深化,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符合新课标要求,提供广阔视角,以素养为本,通过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助力学生全面理解语文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整合与应用,为学生构建更坚实的语文基础,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能力。当然,如何更好地通过实施大单元教学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惠娟.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1(14):42—43.

[2]肖笛.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4):32—33.

[3]郁路.小学语文“导学式”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课外语文,2021(33):71—73.

[4]唐玉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