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水彩艺术与陶瓷釉彩艺术形式的相似性

李宝丽 高欣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2000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现当代已经能够以非常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其艺术魅力。陶瓷釉彩是陶瓷绘画艺术的重要材料和表现形式,在如今已经有许多从事纯艺术的画家投入到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之中,将各种绘画艺术以陶瓷釉彩的方式呈现。在历代陶瓷釉彩的作品之中,可以发现釉彩具有流动性、变化性和色彩的丰富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与水彩画的画面效果有着共通之处,本文通过研究水彩艺术和陶瓷釉彩艺术的表现形式、绘画方法、二者的交融等方面来探讨这两种艺术的相似性。
关键词: 陶瓷釉彩;陶瓷绘画;水彩
DOI:10.12721/ccn.2021.15705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绘画技法的同源

水彩画自西方传入中国之后渐渐地吸收了中国画的特点和审美,相比重光影和写实的外国水彩画又多了几分中式传统审美的气韵生动。因二者同样是以水为媒介的绘画材料和使用软质的毛笔类工具,且重视水与颜料的比例和效果,中国画中使用的技法也就同样地被运用到了水彩画之中,皴擦点染等基本技巧都可在水彩画创作中实现。

陶瓷绘画是一门集造型、装饰、烧成工艺的综合艺术,从工艺特点上可分为:釉上与釉下二大类,其中包含:粉彩、古彩、新彩、青花、颜色釉;从装饰表现形式上又包含:写意、工笔、手指画、综合装饰、传统、现代等。在集中国画技法的勾、勒、皴、擦、点的同时,还有着扒-刮-跺-拍-刷-渍-淌-打玻白-洗染-填色-分水-搨水等独有的表现语言[1]。在笔法上也注重“势”的运用,构图上大多采用中国画的点线面布局,讲究画面的气韵生动,虚实相生。在青花瓷绘画中,青花色料如同水墨颜料一般,以“分水色”类比“分墨色”,从而表现出画面的浓淡变化;在粉彩或者新彩绘画中又借用中国画中皴擦点染的笔法分出色彩的多种层次;在浅绛彩中,中国文人画与陶瓷绘画做到了高度的融合统一,完全以中国画中的“浅绛”的方法和形式在瓷面上作画。

图片1.png

2.色彩的交融

陶瓷自诞生以来就离不开釉彩,陶瓷的艺术价值除了在于器型之外还依赖于釉色的装饰。不同釉料在化学反应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也各不相同,陶瓷绘画的釉料在各代陶瓷工匠的不断尝试和努力研究之中分化出了体系极为丰富的品类。其中,釉上彩中的粉彩和新彩颜料对于色彩的表达最为强烈,特别是新彩颜料,可以调配出自然中的所有颜色并且在绘制前后呈现的效果一致,创作时只需把握色料调配的技巧和画面的色彩结构。而釉下彩和高温色釉则需要熟练的技术和色彩构成能力,其在烧制时会产生极大变化,艺术家在创作时要重复地实验和探索才能把控画面中色彩的布局。水彩画因其透明性和作画工具的单一性,在画面的处理上,色彩关系是画面的重点,在创作过程中,与探索陶瓷釉色的方式类似,水与颜料的浓淡干湿变化也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尝试,这样才能在绘画时准确地把握画面效果。陶瓷釉彩绘画与水彩绘画中的色彩应用都需要灵动性,不可过多地更改,色彩搭配中的氛围感、层次感和协调性都是其艺术效果表达的关键点。

图片2.png

图2.1 水彩乐烧陶瓷

图片3.png

图2.2 吴强 高温窑变陶瓷

3.艺术语言的共通

陶瓷绘画与水彩绘画因其绘画方式的相似也就导致了二者在艺术语言表现上的相似性,二者在创作上的形式和美感的表达也是存在着共通性的。

 从抽象绘画的表达形式上来讲,水彩因其色彩的流动和变化性时常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加之现代水性材料的种类扩展,水彩和综合材料的结合运用创造出了千变万化的肌理效果,加深了在平面绘画上的表达层次。此外,水彩在作画材料和步骤上的单一也使得其在色彩和平面构成上能够展现出一种纯粹感,如吴冠中融合了中国画构图和意境所作的系列水彩画(如图1.1)传递出色彩和构图的纯粹感,还有发挥水彩单纯洗练之意,展现水性材料的纯粹感的作品(如图1.2)。而在陶瓷釉彩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色彩“纯粹感”,在单色釉彩瓷中呈现的莹润如玉,质朴厚重或鲜亮明艳的各类釉色,如著名的“雨过天青”色釉、红艳绚丽的郎窑红釉和深沉稳定的霁蓝釉。在陶瓷绘画之中,釉色也能够如同水彩一般展现出墨色淋漓的画面效果,以当今的高温色釉陶瓷绘画为例(如图1.3),艺术家通过掌握色釉的料性来控制画面效果,通过烧制小稿来把控是色彩变化,创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陶瓷绘画风格的作品。从具象绘画的表达形式对比水彩和釉彩,二者都有很强的写实表达能力。水彩在最初是作为西方油画的小稿而存在,又慢慢发展为描绘风土地貌或建筑的“地形画”。因其特性,水彩可以重复叠加做出色彩的微妙变化,能做到极其精微的写实效果。陶瓷绘画的写实可以从清代末期谈起,因西方文化和摄影技术的传入,国内的艺术家也接受了重光影、重透视和重造型的西方审美,加之新彩和粉彩技术的成熟,导致陶瓷绘画的工艺简化了但是色料更多样,色域也更广了。于是逐渐有艺术家以超写实的绘画方法在瓷板上作画,陶瓷色釉可以基本还原出自然界中的色彩,陶瓷釉料的厚重感也可以还原西方油画的肌理感,从而产生了一批专攻写实画法的瓷画画家。如“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运用新彩,采用“九宫格”技法实现了对照片的真实描摹[2]

图片4.png

4.陶瓷釉彩中的水色韵味

水彩画虽然是外来画种,但其表达形式与我国的审美相当契合。也有不少艺术工作者尝试着融合水彩画与陶瓷绘画。如余静赣制作的水彩乐烧陶瓷(如图2.1)


也有为了呈现水彩效果的陶瓷工艺的探索,如:陶瓷釉下水彩,也称低温釉下水彩,它的绘制是在经过1020℃素烧的坯体上进行的,然后又覆盖一层釉料,再入窑经过980℃低温烧成[3]

图片5.png

图1.1 花港观鱼 吴冠中

因“水能包容万物”,水彩本身就带有禅意,在画面的意境营造上也具有特天独厚的优势,将水彩画所表现出的水的特性应用到陶瓷绘画上也是一种可行的且有发展前景的尝试。高温色釉是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之中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因其载体主要为瓷板,作画形式更类似于传统纸面绘画,并且会产生变化无穷的肌理效果和艺术效果,与水彩作品中展现出的画面极为接近。高温色釉产生的裂变肌理可以展现出水彩颜料在纸面上沉淀的肌理和水彩的湿画法、干画法效果(如图2.2)。

同样比较容易形成水彩画质感的还有釉下青花,以青花色料和水为媒介在干坯上作画,陶坯具有吸水性,通过色料和水分的控制,亦可做出类似水彩一样在纸面上渗水的效果。

5、结语

陶瓷的釉彩工艺是几千年来我国无数工匠和艺术家费劲心力研究的成果,在如今不断被西方文化冲击和影响的时代背景下,当今急需我们将这种物质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曾经作为日用品和工艺品的陶瓷也正向着纯艺术领域发展,在各种文化百花齐放的背景下,研究陶瓷绘画的艺术价值,尝试扩展陶瓷的边界也是对尊重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水彩与陶瓷的碰撞,是基于文化内涵背景的,也是符合其创作工艺的,我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画种互相融合发展,出现更多的新艺术和新文化。

参考文献:

[1]姜强.论陶瓷绘画艺术语言[J].社会科学家,2011(08):139-141.

[2]胡文毅,潘璇.超写实与大写意——解析新彩瓷画中的两种风格[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04):110-111.

[3]吴勤.探析陶瓷釉下水彩的教学方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47(03):14-16.

作者简介:李宝丽(1995-),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在读硕士研究生,水彩画艺术研究,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