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预警式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运用

李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 目的:探究预警式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科室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遴选出60例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30例组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30例组成观察组,实施预警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有效率高达93.33%,患者满意度为90.00%,两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检验值(P<0.05)。结论:预警式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实施价值。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预警式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14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心律失常因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临床上患者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重者劳动耐力明显下降,还可伴有反复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下肢水肿等心功能衰竭表现,危及生命[1]。常规药物治疗可缓解患者发病症状,但后续控制效果不够理想。本研究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引入预警式护理,探究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科室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遴选出60例进行研究,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30例组成对照组,组内男女之比3:2,年龄介于50-72岁之间,平均(60.2±2.3)岁;病程2-11年,平均(5.3±0.8)年。另30例组成观察组,组内男女之比17:13,年龄介于52-73岁之间,平均(61.1±2.4)岁;病程2-10年,平均(5.1±0.6)年。患者一般资料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病房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预警式护理:①风险因素管理。对每位患者的病情、情绪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整理成册。安排护理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易引起心律失常的风险因素,并日常加强看护。②不良事件预防。向患者及陪护家属详细讲解心律失常引发因素,指导其多加注意,规避相关事件及活动。护理效果与患者情绪及配合度休戚相关,在交接班时着重询问患者的情绪状况如何,与患者加强沟通,及时进行安抚,以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次数、严重程度,以此为依据评定护理效果;(2)发放院内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定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依靠SPSS18.0分析所涉及的数据,无计量资料,心律失常控制有效率及满意度两项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纳入,予以卡方检验;检验值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有效率高达93.33%,高于对照组,检验值(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效果对比  [n(%)]

s.png

2.2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检验值(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 [n(%)]

截图1741856812.png

3讨论

预警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其预见性优势十分突出。主要通过风险因素管理、不良事件预防等进行护理,在保证病情缓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不良事件进行规避,有利于治疗方案顺利实施[2]。此外,与常规较为单一的护理模式相比,该护理模式还能够帮助患者及家属加强疾病认识, 提高日常防范意识[3]。数据对比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有效率93.33%,满意度9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值(P<0.05),有力证实了预警式护理的应用效果理想,在患者中的接受度也较好。

综上所述,预警式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芳芳.综合护理在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方面的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100.

[2]马丹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4):191-192.

[3]马添雯.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干预及对预后影响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9):141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