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对标师范类认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本杰加

西北民族大学,730030

摘要: 汉语言文学是大学的一门专业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使其树立对祖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汉语言文学知识》一书,由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教材编写组编著,2020 年9月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为6章,分别为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字词句的运用、汉语表达、对联、古代山水名胜诗词文选。该书从汉字的形体演变、现代汉语词汇、句子的组织与句式的选择等方面,讲解了字词句的运用。在语言表达一章中,阐述了口头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等内容,并对各种类型文章的写作方式方法进行了讲解。从实践教学面临的具体困境入手,探索平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基于实践、面向中学切合课改、立足地方、适应时代、借助媒体、追求特色的语文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 师范类;汉语言;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1.1570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展开,是希望学校能够培养出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较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反映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中,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能力是一个包含复杂、多项能力的综合系统。首先,考查教师从整体上分析和把控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其次,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说课、上课的能力;再次,关于课后习题的布置,考核评价的完成,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的能力;最后,关于教育教学研究,科研论文项目的申报与完成的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然而,从内容到形式,许多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都面临相同的困境。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力量比较薄弱,缺乏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知。陈旧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教学效率不高,有些教师兼任其他行政事务,难以有充分的精力提升教学水平。其次,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毕业后,出于对未来发展的考虑会流向其他专业,这导致汉语言文学缺乏充足的后备力量。目前,部分学校依然采用以往的汉语言文学教材,缺乏知识更新,,在学习时,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知识。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无法专注、用心,难以有效开展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再次,考核形式相对单一。在新课改推行之后,高校很多学科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并非热门学科,所以没有充分实施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方式与考核形式依然比较陈旧。通过考核,能够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汉语言文学一般会让学生背诵所学内容,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陈旧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实践性的教学较少,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层面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较差,以致难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文学核心素养。

二、突破实践教学困境的路径探讨

(一)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搭建贯穿始终的教育教学实习平台

实习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学生将单纯的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完善教学过程“语文教学法"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见习,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深人语文教学课堂实际,通过听(听课)、看(观察)、问(访问)、议(评议),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活动,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形成校内校外课上、课下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行业工作能力

就语文教学工作而言,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生自学能力、发现能力、评价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讲授师范类认证相关课程的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实操课程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组教学课程,构建“多对接”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对标师范类认证工作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已成定局,但课程设置仍显滞后,尤其是实践型、应用型课程欠缺。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急需构建有突破性改变、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实现从业对接的实践课程体系,形成“多方向专业课+拓展课”的模块,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行业技能与实践经验。

(四)加强与实习基地合作,建立立体性、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重心应该落在学生对,所学汉语言文学知识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化。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充足的时间和适宜的教学基地的保证。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知识》一书内容丰富,全面介绍了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精华,梳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改革,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教学的改革,,将成为提高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教研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子程.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探析——以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03):77-83.

[2]崔悦.汉语言文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情况调查与反思——以伊犁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9,8(39):76-78.

[3]孙斓桠,潘羽茜,叶佳佳,张若楠,周佳倩,张弘嘉,袁露程,周怡宵.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就业现状调查——以杭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为例[J].文教资料,2019(22):121-122.

[4]谭德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9(06):68-71.

[5]李稚倩. 汉语作为L2学习者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归因研究[D].辽宁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