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儿童文学阅读现状与策略研究

​班海梅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中心小学,533400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中,儿童文学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因为适合小学生阅读,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文学也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并且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小学阶段儿童文学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几点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当前,我们国家的新课改工作正在稳步展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阅读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使教学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在文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阅读现状

(一)阅读书籍储备不足

农村环境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设备有限,学校的建设资金并不能保证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文学进行阅读,这成为文学阅读的阻碍。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逐渐提升,教育部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地阅读文学,让学生在文学中获得作者的写作思想,积累书籍中的文化财富,提升学生的语文功底,而文学书籍的缺乏并不能支持新课标教育要求,教师可谓“无米下锅”,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语文的学习。

(二)教师文学指导不够

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想意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深化文学阅读中的内容。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语文课本之中,忽视了对学生文学阅读的引导,忽视了文学阅读的重要性,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学生也会缺少主动阅读文学的意识,导致小学生在文学学习上出现漏洞。

(三)学生阅读兴趣不佳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语文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缺少了主动性,这样的教学并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只有当学生真正地对语文文学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更好配合教师进行学习。新时代背景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教学思想,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语文的阅读训练,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儿童文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教师要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中的儿童文学展现魅力,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朗读对文本的理解起了很大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朗读其实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讲解。在运用朗读教学时要有整体性意识,不要单独抓一个词出来读,不能忽略这个词在上下文中的联系作用,在一次公开教学中看到一个教师在执教《丝绸之路》,教师抓住“恶劣”一词,要求学生读出“环境恶劣”的画面感,读“千难万险”一词,就要求读出“千难万险”的感觉,这就违反了教学的整体性要求。在理解“恶劣”一词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如文中描写路途遥远的句子,写当时交通工具的句子,写路上会遇到什么的相关句子,反复阅读这些句子才能体会环境恶劣,在理解“千难万险”一词,可以让学生找出张骞在回来的路上都经历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克服的?学生理解了张骞所经历的危险,才能读出“千难万险”的感觉。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会水到渠成。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把儿歌、绕口令、辩论等引进课堂,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儿童文学书籍

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时要注意区分不同年级,低年级的学生要选择有拼音的课外书籍,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纯文字的课外书籍。此外,还要内容健康、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幻想,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儿童文学书籍时要符合他们的这一特点,可以推荐《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书籍。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推荐以下几种方法:(1)精读法。利用给学生推荐的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对精彩的片段反复阅读,不太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读,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帮助理解。(2)摘抄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精彩语句和片段摘抄下来,养成摘抄的习惯,为以后的写作积累语言素材。

(三)多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1)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可以把平时做的摘抄笔记做评比,看看谁做的笔记既丰富又有创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做摘抄笔记的兴趣。(2)开展读书月活动。教师可以在班级举办儿童文学阅读活动月,可以安排每天的早读课利用十五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课外儿童文学。让学生在同一个主题下选择书本进行阅读,阅读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3)设立流动图书角。可以在教室设立流动图书角,要求每个学生带几本自己喜欢的书放入图书角。这样班级的图书就多了,学生可以交换阅读。在交换阅读中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有助于书本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养成记录阅读笔记的习惯

再好的记忆力也不如用笔写出来的详细和准确。在阅读过程中,针对阅读进行记录,做好笔记,不但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引导,还能够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准确理解,使学生可以高效地判断出阅读的重点,从而使得学生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南城旧事》的阅读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自己喜欢或者是较为精彩的语句进行摘抄,并且在阅读结束之后进行读后感的编写。在学生阅读完一个故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故事进行总结,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通过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涵有深刻领会。利用阅读笔记,不但可以使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内容有深刻印象,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在小学阶段开展文学阅读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这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海波.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8(6).

[2]张敏.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6).

[3]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