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趣味教学法乐学小古文——例谈统编教材中段小古文教学方法

郑秋瑜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518100

摘要: 文言文因其年代久远,给学生的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让学生望而生畏。统编教材对文言文的内容编排做了适当的调整,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一些小古文进行入门学习,那么,小古文有哪些有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不害怕学习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为以后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呢?因此,在小古文刚渗入的小学中段,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小古文的教学方法值得探究。
关键词: 小古文;趣味教学;乐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1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最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有这样一段话——“……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而文言文无疑是一把进入这一大观园的必备钥匙。初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初中学生之所以害怕文言文,其实并不是他们真的读不懂文言文,而是由于他们接触太晚,一上来就学习篇幅比较长的文言文,当前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很单一,教师先逐字逐句讲解翻译,讲授文章句法、思想要旨,讲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种填鸭式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往往事倍而功半。本文将尝试如何能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探究。

一、多样诵读积淀语言

小古文,顾名思义,就是那些篇幅短小的古文,即短小的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读起来生动有趣,很有味道得文言文故事或文言文经典句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精读后迎刃而解。然而,孩子们的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花更多的心思,需要不断地去创新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每一次读都有点儿不一样,都能有一点儿新鲜的感受。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为例。这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小古文,看到这样的一篇文字一定会觉得很陌生,初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更加无法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学生跟着老师读并做好断句,在对文章有了一定的阅读语感之后,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大声的练读,用声音来刺激大脑,强化语感和记忆。这时可以让同学小组之间相互诵读,并推选出每组诵读最好的同学,让他们为大家来进行示范朗读,开展诵读比赛,评选出最佳小读者。在熟读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采用演读的方式,让评选出的最佳小读者来诵读,另一同学进行表演,以此增加小古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积极性。经过这样的一轮诵读,相信孩子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篇文章的阅读节奏和正确的读法,老师再去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当然,根据小古文的内容不同,老师们可以灵活的采取更多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诵读方法。

二、文白对照理解文意

统编教材三四年级,每个学期的教材中各有一篇小古文,分别为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守株待兔》、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王戎不取道边李》、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文言文两则》分别为《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这五篇小古文内容并不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采用文白对照的教学方法,来降低对小古文的理解难度。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守株待兔》,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大人给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或者搜集关于守株待兔故事的白话文,在课前举行一个五分钟讲故事比赛。即使个别同学课前预习不够充分,这一环节的开展也可以进行弥补。了解了白话版的《守株待兔》,教师可以适时提问,让学生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趁热打铁,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根据一篇古文改写而来的,顺势出示文言版《守株待兔》。在对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学生一定很好奇,如何用文言文来表述这则寓言的,就会主动的进行诵读。等学生把课文读通了,教师再针对课文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比如“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句话中的“走”字,和我们白话文中的“走”意思相同吗?如果不同?通过朗读课文,品味这个字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通过先读白话文,再读文言文,学生可以快速的把握小古文的大意,同时避免了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的繁琐和枯燥。

三、内外结合渗透教法

统编教材中年段只有五篇小古文,如果仅仅凭借教材中的范例来学习小古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教师给学生推荐更多的小古文范例。朱文君老师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就是一本实用性比较强的适合小学生强化小古文学习的一本书,收录了不同题材内容的小古文,省去了教师到处搜集资料寻找恰当材料的时间。当然,这一教学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对教材非常熟悉的前提下,同时要熟悉《小学生小古文100课》,这样才能在备课的时候把小古文适时的恰到好处的穿插进课文中教学。比如,学习老舍先生的《猫》这篇现代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引入《猫斗》、《猫二则》两篇小古文。这两篇小古文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对猫的动作、神态描写栩栩如生,我们可以采用趣味引领来进行学习,通过两种不同文体对同一种事物的描写,体会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学习叶圣陶的散文《荷花》,我们可以因势插入《荷》这篇小古文。这篇小古文对荷的描写很优美,有荷的形态、颜色的描写,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背一背关于荷的诗,画一画你见过的荷叶荷花,小古文和现代文结合的诗情画意。如果学习的是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置身于美好的神话传说之中,学习小古文就成了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

四、读写结合深化教学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朱作仁教授这一论断,与张田若先生的“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可谓不谋而合。小古文教学落实“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促进学生深度掌握小古文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在《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微讲堂中第一课《放风筝》,内容非常简单,只有两句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切换成不同的活动,在青草地上我们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让学生来说一说,写一写,运用后面的两句话中的动词。在可以熟练运用动词之后,教师再给学生的小古文写话增加一点难度,切换成不同的场景,比如,我们在果园里,在海边,在沙滩上,又分别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果园里,采果忙。汝采果,吾打果。”“沙滩上,堆沙堡。汝挖沙,吾堆堡。”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中,相信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结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我们能说是小古文最好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去发现、去思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降低中段学生学习小古文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存芳.探析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成效——以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J].新课程,2021(26):112.

[2]吕贺.把握“古与今”教好小古文——以《铁杵成针》为例[J].西藏教育,2021(05):12-14.

[3]李寿良.提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成效的策略——以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J].读写算,2021(13):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