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胰腺组织异常细胞引起的恶性肿瘤,通常在肿瘤已经扩散时才出现症状,因此,治疗和诊断难度大[1]。随着胰腺癌各地区患病人数增加,现代医学对该疾病治疗及护理方面的研究倍加关注,且目前仍未准确了解胰腺癌的病因,认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等均参与了该疾病形成,由于早期症状不具体并易被忽略,患者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2],存在严重预后问题。现阶段,已根据胰腺癌的病理特点研发出如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式,配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能发挥最大疗效与作用。信息传递可通过向患者提供详细、易懂的信息,包括术后注意事项、饮食调理、药物使用等方面知识,确保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和康复过程,增强治疗信心与合作医院,有助于预防术后常见并发症;动机因素可激发患者内在的积极动机,如提升对康复的期望、增强对家庭及社会责任感等;行为技巧有利于患者建立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帮助患者应对康复中的各种挑战,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本文阐明胰腺癌患者的病理机制及护理方式,分析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计划通过审批,于本院执行。确定本次研究期限为2023年8月-2024年3月,以胰腺癌为筛选要求,纳入68份病例资料,参考随机标准均等分配以上资料,确保单组内样本量达到34例。研究组年龄统计区间:25-75(50.02±3.62)岁,组内男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6(47.06%)例,女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8(52.94%)例;对照组年龄统计区间:27-75(51.02±3.68)岁,组内男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8(52.94%)例,女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6(47.06%)例,以上基础资料证实两组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通过病理检查,确认患者存在胰腺癌;(2)达到手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2)研究中途死亡或无法联系。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开展基础知识讲座,帮助患者了解胰腺癌相关知识,指明治疗中的常见风险及注意事项;监督患者用药,并调整其饮食习惯,及时与家属对接,共同疏导负性情绪。
研究组实施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1)信息成分:向患者及其家属全面阐述胰腺癌术后康复的详尽知识框架,涵盖手术细节、潜在并发症的识别及预防,以及术后护理的核心要点。同时,提供定制化的饮食指导、日常活动安排及药物使用规范,确保信息精准传达,助力患者及家属有效执行康复计划。(2)动机成分:着重强调患者在康复旅程中的核心地位与积极作用,通过增强个人责任感与参与感,激发其内在动力。引入心理援助服务,针对患者的情绪困扰,如焦虑与抑郁,提供定制化心理疏导,营造积极康复氛围。同时,构建由家属与医护人员组成的坚实后盾,通过持续的情感交流与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共同设定可实现的康复里程碑,包括活动量的小幅递增与饮食习惯的逐步优化,并通过定期评估与正向激励,促进患者的持续进步。(3)行为成分:针对每位患者的独特状况,设计个性化的饮食策略,确保营养摄入均衡且符合康复需求。指导患者逐步适应从液体到半固体直至正常饮食的转变,关注食物的安全性与适宜性。制定适宜的活动规划,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地参与体力活动,如轻松的散步与床上康复操,同时监控活动强度,避免过劳。此外,培训患者及家属掌握引流管管理的基本技能,包括观察引流物的变化、维护管道畅通与清洁,预防感染。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教授伤口与周边皮肤的正确护理方法,以及腹部引流管患者的特殊护理要点。
1.3 判定指标
(1)评估可见生活质量,评估标准参考于SF-36(健康调查简表),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躯体角色、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情绪角色,评分范围:0-100分,以正相关形式判断分值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变化。
(2)评估可见情绪变化,评估标准参考于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焦虑、抑郁,评分范围:0-100分,以负相关形式判断分值与情绪起伏之间的变化。
(3)评估可见营养评分,评估标准参考于CONUT(营养状态评分),评分范围:0-12分,以负相关形式判断分值与营养状态之间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为研究数据评估的计算标准,组内涉及到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与(x̄±s)表示,若结果为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分析生活质量
研究组经干预后生理、心理状态的预后恢复速度及各项生活功能在评测中的表现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1 (x̄±s,分)
2.2 分析情绪变化
研究组经干预后常见负性情绪的疏导程度及面对各类事件下的情绪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2 分析情绪控制(x̄±s,分)
2.3 分析营养评分
研究组经干预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均衡性及干预前后营养总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2 分析营养评分(x̄±s,分)
3. 讨论
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致命性的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隐匿,至晚期后才被发现,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并随着各地区患病率提升,已被列为肿瘤科重点观察对象。经病理分析,将可导致胰腺癌形成的常见危险因素统计为吸烟、肥胖、高脂饮食、遗传因素等[3],基于胰腺特殊位置及功能,一旦确诊,需立即予以手术治疗,但术后存在营养、心理、复发等多方面问题,常规护理主要局限在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护理问题,且患者康复速度慢、护理配合差。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式,信息方面,该模式强调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准确、易于理解的胰腺炎术后恢复知识,包括手术过程详细解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术后饮食等具体指导,通过该方式,患者可充分了解自身病情与康复路径,增强对治疗方案的信任感,为后续康复打下坚实认知基础[4];动机方面,该模式可激发患者内在动力,增强其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各类负性情绪,提高心理韧性,与患者共同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康复目标,并定期评估、反馈;行为方面,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既保证了营养的摄入,又避免了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鼓励患者在术后适当进行活动,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5]。同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观察引流液的变化、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清洁,以及如何进行伤口和周围皮肤的正确护理。结论可知,研究组经干预后生理、心理状态的预后恢复速度及各项生活功能在评测中的表现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常见负性情绪的疏导程度及面对各类事件下的情绪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均衡性及干预前后营养总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综上所述,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科学管理了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针对生活问题予以统一解决,并促进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