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心脏病,疾病发作的原因是患者存在供血不足,以此造成的心肌功能障碍[1]。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呈现心律失常,伴随着心绞痛,并且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肌梗死,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通过相关研究表明,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伴随着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逐渐增多,其发病率也正在逐年递增,在众多的疾病类型中,冠心病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在心血管疾病的门诊中,会使用心电图予以检查,并且在其疾病诊断过程中,会存在T波改变的诊断,当出现这一现象时,相关医师会考虑患者是否患有心肌缺血的可能,将患者设立为冠心病的疑似病例,之后会通过冠脉造影,对患者的冠脉病变予以确定[2]。现阶段,根据不同的研究表明,患者通过冠脉造影的手段对冠脉病变予以确诊,相对于男性患者来说,女性患者意义更加模糊,因此,本研究通过以心电图T波改变为核心,以10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为客观研究对象,借助分组统计学,对以下内容予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显示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集100例入院诊治冠心病疑似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的性别予以分割,分为男性组50例,女性组50例。男性患者的基线资料为:年龄最大值为75岁,最小值为49岁,平均年龄值为(62.01±0.02)岁,患者中存在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26例;女性组患者的极基线资料为:年龄最大值为79岁,最小值为48岁,平均年龄值为(63.5±0.01)岁,患者中存在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15例。两个组作临床资料的对比,组间差异存在均衡性,P>0.05,可作公平比较。本研究收集患者存在冠心病疑似症状,包括胸部不适,在经历心电图检查时存在T波改变。患者同意研究的开展,在研究之前,签署相关的同意书;患者不存在精神病史,以及特殊疾病。
1.2方法
对100例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检查诊断,主要实施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动脉穿刺,之后对其左侧冠状动脉以及右侧冠状动脉予以造影,部位分部位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各个部分分支等,右冠状动脉以及相应的分支血管,主要判断方式为显影,对狭窄的程度予以分析[3]。在患者的血管宽窄程度大于等于50%时,患者疾病确定为阳性,患者患有冠心病。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造影结果予以判断,主要指标为阳性率以及阴性率,对两组患者的阳性率检出予以对比,以及男性组患者中有无合并症阳性率检出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进行所得数据客观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两组患者阳性率分析
在经过造影判断之后,男性组的阳性率为38例(76%),女性组的阳性率20例(40%),两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组间差存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阳性率分析对比
2.2男性组阳性率对比
在男性组中,存在合并症患者的阳性率为23例(88%),不存在合并症组患者的阳性率为15例(62%),组间差存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男性组阳性率对比
3讨论
针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其方式具有多样性,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心电图予以诊断,具有简易性[4]。在以往的诊断过程中,由于动脉造影技术并不常见,因此心电图中的T波变动是对心肌缺血现象诊断的有效方式,但同时对冠心病的误诊也较为常见,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质量。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动脉造影技术的出现,对患者的疾病确诊具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时效性。
本研究通过对10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予以分组,判断其疾病阳性率的诊出率,男性组患者女性组患者具有较大差异,组间差存意义(P<0.05);并且在男性组的有合并症患者与无合并症患者中,阳性率检出存在较大差异,组间差存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患者的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对其心电图T波改变进行判断,男性患者的检出阳性率高于女性,并且男性患者的合并疾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女性患者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但针对患者疾病的确诊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予以分析,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提供合理化治疗。
参考文献:
[1]朱春燕,周荏宁,邓振缨.小儿心电图T波改变的特点及诊断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7,26(006):428-430.
[2]朱海燕.心电图T波改变的诊断与临床意义[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007(004):624-625.
[3]左吕珏.对发生心电图T波改变的体检者临床特点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4):209-210.
[4]叶学群,聂磊.超声心动图结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038(002):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