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进行输液的患儿(46例)进行观察,探究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进行输液的患儿(4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无语言功能性障碍;入组患儿经家属及本人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状态不稳定患者,不愿意参与研究者;利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23例。观察组:男患儿11例,女患儿12例,平均年龄(5.8±0.6)岁,对照组:男患儿12例,女患儿11例;平均年龄(5.2±2.5)岁;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认定批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资料经过分析,差异不明显,不会干扰数据结果(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①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过程患儿容易产生哭闹,因此需要给予患儿关心以及耐心,保持沉着冷静,提升患儿父母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为患儿输液时应面带微笑,语言温和,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近,同时可以用利用抚摸的方式减缓患儿的焦虑以及躁动情绪。②因患儿年龄较小,无法表达自身感情,因此如果情绪过激会导致家长情绪波动,因此在患儿输液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是否有过敏史进行了解,同时使患儿家属深刻了解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降低静脉穿刺率以及纠纷率。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患儿配合率、一次性成功率、重复穿刺率。护理满意度分为对护理满意、对护理不满意、对护理很满意。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结果为(总病患例数-不满意病患例数)/总病患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效果研究调查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患儿配合率、一次性成功率、重复穿刺率及满意度行卡方检验,用(n%)进行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对照组患儿及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P<0.05),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属护理满意度数据见表1。
表1:对照组患儿及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n,%)2.2研究结果-对照组患儿配合率、一次性成功率、重复穿刺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配合率、一次性成功率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重复穿刺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实验数据比较有意义,比较数据见表2。
表2:对照组患儿配合率、一次性成功率、重复穿刺率比较(n,%)3. 讨论
由于患儿处于发育阶段,心理以及生理上不够成熟,因此,在对其进行静脉输液过程时患儿无法清晰表达自身感受,会产生躁动不安或身体不适等情况[1]。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家长了解静脉注射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注射流程,可以利用肢体及语言交流的办法与患儿进行互动,避免产生过激的反应导致重复穿刺,增加患儿的痛苦。同时,避免家长情绪过于激动,使家长对护理人员足够信任,消除陌生环境给患儿造成的紧张感,有效提升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出现家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影响患儿的治疗[2-4]。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率、一次性成功率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重复穿刺率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比较明显(P<0.05)。
综述,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配合度,使穿刺能够一次成功,减轻患儿的痛苦,有利于儿童的顺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焕,薛莹莹,张锦波,刘敏霞,刘如萍,张姣姣.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17.
[2]刘艳月.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4):13+15.
[3]余慧.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40-41+66.
[4]张卫红.心理护理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