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心理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情绪的影响研究

林湘艺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大溪镇卫生院防疫科,363708

摘要: 目的:观察与研究心理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接收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08例,选择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配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则是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使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能有效的安抚患者,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理干预;早期先兆流产;情绪
DOI:10.12721/ccn.2021.15704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孕早期先兆流产主要是指妊娠12周之前出现了阴道少量出血或者伴随腹痛、腰酸、下坠感等现象,通过妇科检查未开宫颈口,妊娠还是可以继续的。然而,由于先兆流产很可能会发展成为稽留流产或者难免流产,会对孕妇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且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过大,会对疾病后期的治疗与预后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本文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接收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08例,对其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接收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08例,选择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配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试验组54例,年龄为22~49岁,平均年龄为(30.5±5.3)岁,初次妊娠34例,二次妊娠30例。对照组54例中,年龄为22~56岁,22~49岁,平均年龄为(30.5±5.3)岁,初次妊娠34例,二次妊娠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了其他器官性受损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生殖系统病患者等。该研究均告知患者和家属,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麻醉同意书、手术同意书与住院授权委托书。对两组患者年龄、妊娠次数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数据差异甚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保胎、止血、宫缩抑制等治疗,还要对患者阴道流血情况、腹痛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要求患者多休养,禁止开展剧烈活动、严禁房事等,还要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定时的检测与评估[1]。对照组执行以上常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则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干预,具体执行方案表现如下:

1.2.1 科学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和患者、家属展开深入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近期遇到的问题、怀孕之后的心理变化等信息[2],对患者的个体化心理问题和心理症结进行合理的评估与确认,根据上述相关信息来为患者量身定制心理干预方案。

1.2.2 构建舒适的疾控环境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应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病房温度、湿度适宜,满足患者的休息要求,还要准备适合患者的床上用品,以提高患者的住院体验[3]

1.2.3 对疾控信息进行科普与传播

把疾控信息转化成简单且易懂的信息内容,积极协助患者高效而便捷的获取疾病信息、找寻病因与影响因素、疾控方案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还要对患者所产生的担忧、疑惑予以解答,以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慌。

1.2.4 合理诱导患者表述心理问题和症结来源

护理人员需要使用一些技巧性的语言来诱导患者表述自身的心理感受与想法,对于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行追溯,还要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与安抚。对于内心存在恐惧的患者,需要采取稳重的态度应对,以平稳患者的心态和精神,对疾控价值与病种机制进行合理化的阐述,以纾解患者的恐惧情绪。此外,还要列举以往保胎成功的案例,以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从而放松心态、正确应对、主动配合,从而让患者的心态从趋于平稳走向稳定与正向的心态。对于害羞胆怯的患者,应选择科学的沟通方式,解释疾病时要委婉、温和,要鼓励患者构建更为正确的疾病观念,要尊重每个患者,通过视频、发放相关的宣传册来达到知识普及的效果,以求在潜移默化之中缓解患者的羞怯心理[4]

1.2.5 对家属开展专项教育

照顾者特别是配偶,应该及时向患者提供足够的关系,以激励患者进行积极的保胎。

1.3 观察指标

运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对两组SAS、SD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是(53.12±1.98)分、(63.14±1.72)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是(52.08±1.42)分、(56.87±1.52)分;试验组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是(53.19±1.97)分、(63.21±1.82)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是(48.23±2.18)分、(52.24±2.17)分。从数据不难看出,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108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取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的缓解,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表明,将心理干预应用到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护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缓解,通过心理干预让患者重拾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金花.心理护理干预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0):116.

[2]陈佳文,柴美萍.心理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情绪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6-17.

[3]林雪英,李素婷,江洁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9):111-113.

[4]龙茜,黎荔,张森兰,石俏萍.心理行为干预对孕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7(1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