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文化快步发展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对经典文学名著原文内容的阅读与研究。现阶段,大学生普遍欣赏电影为其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鲜少会关注到文学名著的阅读与研究,这也为外国文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鉴于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外国文学的特征,探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所在,更多地利用网络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电影资料,并结合文学要素讲解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中逐渐产生并深化学习与探究外国文学的兴趣,优化其学习效果,提升其文学领悟能力。
一、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的优势
(一)电影辅助教学与外国文学教学相辅相成
现阶段,大学生通常身处优越的成长环境,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趋势,时常会令其眼花缭乱。在开展大学外国文学教学工作时,教师要避免使用生硬的讲授方式,要激起学生阅读并学习外国文化的热情与兴趣。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电影视频往往可以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另外,电影辅助教学素材中综合了视频、音频等诸多元素,可以实现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调整,促使学生能够在外国文学学习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电影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外国文学学习质量,将电影引入课堂当中,能够为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提供助益,强化教师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领悟力,促使其采取科学的方式开展外国文化教学工作。
(二)深化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
在进行大学外国文学教学期间,将电影引入课堂,能够从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着手为学生带来冲击力,为其创设优良的外国文化学习氛围。外国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知识渊源,能够将精神文明充分显示出来。中国的大学生从小生长于传统文化环境之中,受到了民族思想的长期影响,难以深入理解外国文化内容。由于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大学生在平日阅读外国文化作品时常常难以理解。另外,汉语与外国文字在语境方面存在不同,大学生在阅览外国文学作品时一般是走马观花,难以获得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电影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即便外国文学与电影在艺术特点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是,电影中所呈现出的社会风气、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社会现实背景等都是生动的外国文学教学资料,能够充分强化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学生深入探索与学习外国文学提供优良条件。
二、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的有效策略
(一)精选电影,引领大学生回归原著
许多由外国文学改编的电影都对文学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教师应当对其进行细致地筛选,将不利于大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电影筛除在外。教师引入课堂的电影,需要将原著表达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传达出来,与作品中时代背景相契合,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从视觉上带给大学生强烈的冲击与体验,还能够辅助大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前选用电影时,可以选取忠于原著的、符合文学作品主题的电影视频,并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等。利用此种方式,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引领大学生细读原文,培养大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教师在将电影引入大学外国文学教学活动中时,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学作品原文内容,使其能够自主剖析书本内容,采取科学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对一部分经典外国文学名著内容进行讲解与教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外国历史进程,综合分析外国文学课程内容与世界历史文化,以此来促使学生参悟文学作品内涵。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时,可以组织学生充分了解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资料,并为其播放与之相关的电影视频,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在课堂结束以后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如撰写电影观后感、文本阅读感受等综合性论文,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三)运用讨论法,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将电影合理的引入外国文学教学课堂,就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自主地将电影内容与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描述内容进行对比。教师可以采取合适的方法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进行分组,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对电影与原著的内容进行对比与讨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来研究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差异性,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针对疑惑的问题再次进行探究,教师则在其中到辅助与引导的作用,遇到学生们经讨论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提示与指导。采取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内容进行更加深层的挖掘与探究,从而充分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文学内涵。
(四)利用电影改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想要利用电影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要任务便是将当前文化的整体状态作为基础,将快节奏的视觉文化作为核心。如今,我国的年轻一代更加关注视听文化与网络文化,教师应当对此有足够的认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观看电影的热情,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更加关注对经典影片以及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观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感悟力,提高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在改编的电影中通常会利用影像的方式来向学生呈现异国特色。在改编电影的过程中,导演和编剧会对异国历史、文化、风俗做深入的了解和细致的刻画,让学生观看这些影片,会极大地增强其代入感,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生在外国文学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电影运用于大学外国文学教学具有双面性,教师需要对课上应用的电影进行合理的把握与控制。教师将电影引入大学外国文学课堂中,可以促使学生对外国文学以及文化有大致的了解,然而,也可能会降低学生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明确电影在大学外国文学教学中所占据的地位,采取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利用,合理运用电影素材,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外国文学课程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1]黎月新.名著改编电影在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8):24-25.
[2]朴燕淑.大学外国文学教学中电影的运用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26.
[3]李佰忠.艺术都是相通的! 浅谈音乐、文学、电影的艺术感知[J].家庭影院技术,2018(11):124-125.
[4]邢军.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电影艺术的借用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70-72.
个人简介:牛静 女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