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杨洋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中心小学,223800

摘要: “双减”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就为教师们提供了科学指引,对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必然的差异性,那代表在计算作业设计中要结合学生差异。教师就需要在减少量的前提下优化作业设计,尽力将学生作业练习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优化其实际练习效果,最终切实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水平发展到理想高度。本文针对的是“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作业的现状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计算作业设计
DOI:10.12721/ccn.2023.1573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双减”政策逐渐深入,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同样也是重点关注的内容。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是数学学科中较难攻克的内容。一方面计算考验灵活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小学生尚且经验较少,接受能力较低;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系统性学习的计算内容繁杂,所要掌握的题型和方法很多,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很好的突破。传统的数学计算作业以应付考试为主,用“题海”战术来对学生训练。在品质课堂和“双减”的背景下,数学计算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优化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在作业中的重要性。更好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作业的现状

(一)教师对作业认识单一,教师对课堂传统

大部分教师觉得教学过程中,只有满堂的灌输,那这节课的任务就完成。那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走向学生说、老师引导的高品质的课堂。作业只不过是给学生的“任务”。其实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作业的布置重要的是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做题方法和获取知识技能。布置作业一定要深思,提炼,精炼,不然会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脱节。有些教师虽然重视计算的训练,但没有及时分类整理、系统分析学生错题中的错因,都是“题海”战术,多而无用。

(二)作业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

教师在布置作业随意性大应付学生,应付自己,像踩溜冰鞋一样,翻到哪里就布置哪里。不分辨教学知识与练习题的衔接,缺少了对计算有关概念、原理、法则、概括与总结,难以形成运算能力、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效果

(三)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按时完成作业

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传统的计算教学又太过理论化,纯粹的数学计算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会导致学生“望数生畏”,继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于是会出现学生上课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这些都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表现。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作业优化设计

(一)拓展创新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目,给学生提供创造空间,激发思维。提高操作实践题目,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本类型题目,难度分为高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能选择性挑战一下自己。除了基础性的作业,还需要拓展性、趣味性、创造性、自信性、亲子性的作业。拓展性给予优生提升自己,趣味性,创造性给予中等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趣又不枯燥,自己为自己设计作业,做作业的主人。自信性、亲子性的作业给予后进生,不想动手的特点,让他们口述,解决今天的知识点,在家长面前做一回小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懂得会的题目,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加亲子关系。这3种作业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喜欢的,这样能增加做作业的主动性和有趣性。

第1种:提高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的学情来设计,一些拓展题。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就选可以选做来发展他们的思维,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第2种:创作类,学生自己出题类,老师提供要求素材。创造性作业给予中等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趣又不枯燥,自己为自己设计作业,做作业的主人

第3种:亲子类,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解说自己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点或者讲一道题给父母听听。亲子性作业,给予后进生,不想动手的特点,让他们口述,解决今天的知识点,在家长面前做一回小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懂得会的题目,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加亲子关系

(二)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

在完成基础类型练习的情况下,可以设计灵活运用的作业,可以是从《补充习题》或者其他辅导书上选择的具有综合性、灵活性的习题,也可以是教师精心挑选的集趣味性、挑战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数学探究性活动作业。

如“克与千克的探寻之旅”“1亿有多大”“树叶中的比”等。学生在学习“克与千克”的时候可以走进菜场、超市,寻找以克与千克为单位的物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会对后期的单位间的换算和相应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有裨益。在“1亿有多大”中,可以让学生选择相应素材推断1亿有多大。10岁儿童正常语速一分钟读200个字,读1亿个字需要多长时间?1000个一元硬币摞起来有185厘米,一元硬币1亿个摞起来有多少米?一个10岁儿童一步长50厘米,1亿步有多长?1亿粒大米大约重多少千克?让学生在计算中探究知识,既是复习又是拓展延伸,培养了数感,提升了计算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魅力,数学素养也会逐步的提升。

(三)注重数学实践练习,锻炼学生计算素养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教学中如若只是单一地组织学生枯燥地学习计算方法,并在作业本上根据题型计算,不仅会影响计算的效果,学生的实际计算技能同样无法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在计算作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征,组织学生真实投入到计算操作的过程中,通过亲自感受来锻炼数学计算素养,从中体会计算的乐趣,并由此在个人脑海中构建出系统且适宜自身的有效的计算思维。在学生形成正确的计算思维后,要多角度构建计算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保证他们可以熟练使用运算规律,更好地提升个人的数学计算素养。

(四)突出典型性,让作业内容“精”一些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布置作业过于随意,常常信手拈来,大搞“题海战术”,缺乏典型性。诚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一定数量的练习,但凡事都应讲究个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成绩与作业数量并不是呈正相关,可见,作业贵在“精”而不在“多”。为此,教师要变“多”为“精”,从“茫茫题海”中精心筛选、设计,进而布置更具典型性、基础性与启发性的作业,以凸显知识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实现以少胜多、触类旁通、减量不减质的目标。

列如:“多边形的面积复习”作业设计

1. 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中,当b=0时,S=;当b=a时,S=。

2. 你能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如果能,请画图表示。①S=a×h÷2②S=a÷2×h③S=a×(h÷2)

这组作业融合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强化了转化思想,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开放思考空间。通过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沟通不同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体会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作为教师,应当树立有效作业观,从合理制定作业目标做起,努力提高作业的高效性,真正达到“减负增质”的目的。我们要使学生从“乐写”到“要写”,从“要写”到“会写”,应将学生的兴趣及完成效果等因素考虑进来,打破传统枯燥无味的作业形式,注重数学实践练习,锻炼学生的计算素养,最后再以情景引导为升华,以此达到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廖兴坤.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

[2] 马秀英.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析[J].才智,20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