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作用研究

高春华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 探究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作用。方法:选取52例我院所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26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指标有一致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2)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92.31%)与参照组(65.38%)相比较高,组间差异性确切(P<0.05)。结论: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水平,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
DOI:10.12721/ccn.2021.1591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障碍及肺组织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严重时导致心脏衰竭的一种心脏疾病[1]。据临床资料表明,低分子肝素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的特性不同于普通肝素,在抗血栓方面有着更强的作用[2]。如今,临床上多将低分子肝素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鉴于此,本研究将选用我院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52例展开研究,分组方式为硬币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26)与参照组(n=26)。实验组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53-68周岁,平均年龄(55.27±1.35)周岁。参照组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54-69周岁,平均年龄(55.88±1.31)周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主要以吸氧、抗感染、活血化瘀、防止哮喘等方面进行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则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生产厂商:河北常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国药准字H20060191),每次0.6ml,每天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在两组患者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后,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含量,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应用临床检测方法进行监测。临床效果评定包括显效、有效及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效果用卡方检验进行校准,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结果

2.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比较

对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变化,实验组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低于参照组。同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较低,两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比较(x̄±s)1.png2.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情况(见表2),实验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3.33%)高于参照组(66.67%),两者差异明显(P<0.05)。

表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比较[n(%)]2.png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期间通常会导致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栓风险增大,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脏骤停,所以,积极的抗凝治疗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至关重要[3]。D-二聚体及凝血因子Ⅷ活性能够反映患者体内凝血及纤溶状态,对于治疗有效率的判断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将用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低于参照组,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栓的症状,有助于降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低分子肝素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徐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血液黏度和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0):140-142.

[2]李春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名医,2020(05):248.

[3]张学军.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