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议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

李文学

贵州省六枝特区牛场苗族彝族乡中学,553409

摘要: 既然历史是以过去这个广阔无限的领域为对象的,它就存在于一切人文科学中,因此它就是一个综合者、一个管弦乐队的指挥。这是美国历史学家乔治·伊格斯说的;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
DOI:10.12721/ccn.2021.1570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我个人认为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兴趣,充分发挥历史对个人良好素质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基于表现欲的交流

初中生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群体,并一直存在强烈的认知表现欲望。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这种认知表现欲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即通过激发初中生的认知表现欲来满足其被认同被尊重的部分,将这种欲望转化为更深一层的求知欲望。当初中生获得某种心理满足之后,会采取更积极的学习方式跟随历史教师的授课思维。在一堂历史课中,不需要激发每位学生的表现欲望但可以预先设定几个激发点。在后续的课堂中,既可以调动前面的激发点也可以新设激发点,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来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四大文明古国内容时,可以先设定外围问题:谁知道金字塔在哪里?谁知道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谁知道佛教是从哪里传到中国的?接下来可以进--步设定问题:这些国家有哪些著名的河流?他们还有什么知名的遗迹吗?最后根据这些激发点逐步展开教学活动,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以上问题的设置只是楔子,需要教师逐步引人所需授课的内容中。以古埃及为例,设置金字塔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对关联知识的拓展,还需展开具体的内容。当完成所有知识点的阐述后,还可以设置悬念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在江河附近等。当然,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回答不恰当处,可以进行引导。当初中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后,教师只要考虑好怎样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内容就可以了,因为学生的视域已经关注到了每个知识点。

二、基于感官刺激的多媒体呈现

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搜集多种信息资料并筛选课堂教学真正需要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具体设置上,单纯的幻灯片放映知识点并不可取,因为多次使用后学生接受的感官刺激会越来越弱甚至会反感。因此,教师必须将多媒体教学的内容细化处理,采用多种多媒体内容结合的模式。例如秦统-六国、文景之治、汉匈战争、三国并立等课程的多媒体展示,不要总是图片或者影视的单一使用,可以采用音乐、动漫等多种形式。其中,动漫是初中生最容易接受的感官刺激方式。因此,历史事件可以通过动漫人物的对话、情最的渲染来展示具体教学内容。例如三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可利用动漫设置成几个人物“打架" ,不同的人物代表不同的国家。在以幻灯片播放的过程中,动漫人物所代表的历史人物生动活泼,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宜时间过长,因为长时间的感觉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感官疲劳。基于这种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的时间可设定为15至25分钟。

三、积极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翻转课堂有着较好的运用前景,将翻转课堂和网络技术充分结合,展现出了巨大优势。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清晰的教学目标,并且重新组织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保证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达成。翻转课堂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性精神。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该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摆脱传统模式下历史知识枯燥乏味的缺点,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有效增强,能够带着极为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该种教学模式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预习内容,在课前充分搜集资料,以便能够深入了解课堂知识。在课堂上,应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各自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历史信息,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鼓励或者批评某些小组成员,并根据讨论记录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例如,在学习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内容时,可以首先布置接下来的预习作业,如“画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说出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充分搜集资料,这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积极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若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活力,充分展现其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悟。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传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鼓励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选择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为初中历史课堂注入活力。首先,需要科学划分小组,使得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均衡,能够实现优等生充分带动学困生的目标,使得课堂效率整体提高。其次,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历史问题并分配给每一小组,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探究讨论,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之后,在各个小组内选择代表进行发言,并科学评价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有关于《马关条约》及《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相关内容时,应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出发,经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国家主权丧失、综合能力衰弱的现实。最后,可以选择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感受到当时与现在的强烈反差,深刻意识到今天的和谐安定来之不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结论:总之,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有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全面掌握历史知识。能对历史深入、理性地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对历史人物联系历史背景做出公正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评价,也希望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的学生无愧于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

[1]郑心怡. 遂宁市初中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0.

[2]魏玮.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智力,2020(09):56-57.

[3]达莉莉.“兴趣”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源泉[J].学周刊,2020(08):89-90.

[4]相玉芳.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意义[J].科普童话,2020(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