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胡艳娜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乌兰小学,0120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古诗词的教学变得尤为重要。根据现今的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不同于以往,它不仅注重古诗词曲的背诵,更注重小学生是否理解诗词的涵义以及每首古诗词背后隐藏的文化。教学内容已经更新了,那么教学方法也应当随着革新。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探索分析,希望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古诗词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有益启示
DOI:10.12721/ccn.2022.15709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不仅仅是考试学科,还是一门传递文化的学科。它是中国学生习字的途径,学会如何说话的工具,更是华夏人民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古诗词曲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之一,其语言具有很强的凝炼性、简洁性,同时又具备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因此,古诗词的教学既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又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十分重视。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也应当有其特殊之处。古有太学院、私塾等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学方法也会层出不穷、代代革新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聚焦教材插图,发散想象场景。

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其通过极为精练的文字营造出深远而丰富的意境。教师要充分整合教材中的插图资源,为学生创设和谐而适切的情境,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以浅显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诗人拜访朋友时的所见所闻。教学中,教师以插图为支架引领学生进行想象:首先,教师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上你看到了谁?他在干什么?结合古诗内容,你猜想他俩会谈论什么?”这样,学生将静止的画面想象成一个动态的发展故事,认知了人物。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歌的意蕴。图文对照,找一找诗句中描写的画面,“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护田将绿绕”,体会诗人对田园美景的赞美。这样,让学生将图片与诗歌内容进行结合,图文互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学习表单,有序描述画面。

诗词学习第一步就是将抽象的文字符号想象成图像画面。想象不是信马由缰的,是有方法的,这是语文课堂要训练的能力和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图示、图标、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有序有度地想象。笔者在教学古诗词时,给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言单:1.png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将刘禹锡创作诗句时的画面刻画得细腻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夕阳西下,秋风乍起,在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诗人刘禹锡满脸惆怅,回想起坎坷的经历,写下了诗歌;有的同学说:那是七夕节的夜晚,作者和朋友一起在黄河边游玩,回想过去的坎坷经历,感叹现在的仕途得意,写下诗歌等,没有二人的想象是重复的。同样的诗句,在学生脑海中呈现的场景却是完全不同的,“残阳”“秋风”等景象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契合诗人的心境遭遇生成的。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心境,真切认识到景和情是密切关联的,景语即情语,对诗歌的意象也有了感知。

三、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因素。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一个人对某件事拥有渴望,才会主动的接近它。古诗词因其语言的凝练性,不便小学生的理解,于是很多小学生难以主动去学习古诗。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首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古诗的乐趣。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元日》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交代这首诗的背景,让学生知道诗中所说的元日就是现在的除夕。然后教师问小朋友,“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干什么呀?”。让小学生们回答。最后学生会发现,过年放鞭炮、贴春联等习俗都在诗中有体现。这会让学生感受到诗和生活是那么地接近,是那么的熟悉。正所谓,生活源于艺术。古诗词曲大部分都是诗人骚客对生活中的人物、事情,或者对自己的际遇而产生一番顺意或不顺意的感慨。所以,学生要具备见微知著的眼睛,去发现生活,并将诗词与所见相联系。从生活中体会诗词的美,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四、情景设置,帮助学生营造诗词画面。

情景再现教学是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教学手段,它不需要过多的辅助工具。仅是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必要时借助一下幻灯机帮助完成情景再现内容。情景再现教学能让学生与课文内容近距离接触,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从而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深刻难忘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一课时,如果教师一开始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两首诗都描写了什么画面吗?”。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构象发育的不够完善,理解能力较差,对《小池》和《池上》两首诗的内容不能很好的把握,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失去兴趣,弄巧成拙。但是,如果教师先将描绘这两首诗的图片给学生看,“未开的荷花上有只蜻蜓”,“一个小孩在满是浮萍的湖里划船,只有船后才有一条水痕”。学生看了这样清晰明了的画面怎么会回答不上来问题呢。此外,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穿插着其他的这类诗,如《采莲曲》;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两首诗的图片,想象一下这首课外诗描绘的画面,并画下来。这样,从多方面要求,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情景再现,简单的动画就能冲击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晦涩难以理解的古诗词教学变得更直观、更立体,让学生的感官收获大量情感信息

结语:总之,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记诵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理解诗词的能力。教师要认清古诗教学的价值,摒弃填鸭灌输的模式,尊重多元真实的体验,激发火花四溅的思辨,让古诗学习变得有意思。为发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文明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立侠.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高效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7(2).

[2]吕映.比较阅读的实践智慧[J].小学语文教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