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日语翻译教学的价值与效果提升

章樊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 本文首先针对日语翻译教学现状展开深入的分析,而后进一步以此作为基础,就如何切实推进日语教学体系之下的翻译环节优化加以讨论。
关键词: 日语;翻译;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1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融合,推动着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于区域环境中,这种沟通就尤其频繁。这样的整体环境,决定了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和交流,也因此决定了日语学习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必然需求。正因为如此,我国高校中纷纷开设对应的日语课程,尤其是面向那些非日语专业的学生,用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日语语言知识,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接口。但是就目前日语教学状况看,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相对而言较短的学习时间成为学生学习成果的首要影响因素,但是与此同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教学细节的深入优化来实现调整。在这样的框架之下,翻译教学的价值不容忽视。

一、日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培养目标和重要衡量准绳所在,而翻译,对于将日语作为第三语言的群体来说,更多是读和写层面的能力塑造。尤其对于高校环境中的日语初学者而言,翻译能够帮助学生厘清不同语言环境之下的逻辑思路,对于尚未完全形成日语语境思维方式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价值。

从翻译行为的实现角度看,这是一种强调细节的输入输出。虽然不能秉承输入输出理论中海量的原则,但是却能做到更强的深度特征。学生在翻译以及翻译学习的过程中,是将汉语与日语进行深入对比的学习,从而选择合理的输出方式。而这种对比,对于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初期的语言学习而言,其价值不可替代。除此以外,翻译还能够帮助加强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并且通过这种对比更深入的洞悉到不同语言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通过这种差异来实现有效学习。这是翻译教学过程中时常会被忽视的一个重点问题。翻译是换一种方式进行思想的表达,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尚未形成日语语言思维模式的时候,换一种方式本身就是对不同语言表达特征,以及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一种深入思考和理解。虽然翻译在日语教学体系之下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当前的微观环境中,仍然存在关注不足,以及教学细节僵化等问题的发生。具体而言,首先就是翻译仍然是以教师作为核心,以一个或者多个答案作为指向的语言分析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教师作为核心的,并未将学生放到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之上的。即便是教师会以提问的方式来敦促学生展开思考,也仍然不是主动的思考,仍然是一种相对而言的被动状态。其次。翻译教材在很多时候都会以日语语言知识体系作为核心而展开,这是一种惯有的教材思维方式,但是却并不一定是适合学生的。当然围绕日语语言知识框架本身而构建的教材内容,有着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还必须深入考察学生学习的进度,合理对其进行调整,才能获取到最好的效果。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应当在把握其知识点内容和知识结构框架特征的基础之上,保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才能事半功倍。最后,翻译教学做不到以人为本,做不到以学生的需求为本。日语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应用型的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英语教学不同,日语对于非日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算得上是第三语言。这种地位决定了日语的学习应当更多以应用作为一种目标对待,在这一指向之下进行技能的强化。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日语学习就好像英语学习一样,如此趋势可以为学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却无法满足其在应用领域上能力的打造。

二、切实推进日语教学体系之下的翻译环节优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翻译对于学生日语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可以确定出,在当前日语教学体系之下,翻译教学环节还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现有的不足,结合学生在日语学习领域的具体特征,可以明确出如下三个方面,值得作为未来阶段对日语翻译教学进行改善的重点进行对待。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以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为根本依据,确定出符合不同学生群体展开学习的翻译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大学环境中的教学而言,就特别应当注意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工作领域下,对于日语语言能力的需求,这其中也包括对应的专业环境需求。必须强调日语的应用指向,脱离开这个指向,高校阶段的日语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对于具体的翻译教学内容,应当从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中出发,应当从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活中出发。从这些应用细节中发现教学体系的诸多知识点,而后再将这些内容依据知识点分布在教学过程展开的不同环节之中。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才能确实让翻译教学发挥对于整体教学框架的重要支持作用。

2.翻转课堂的落实

翻转课堂的核心特点在于,将教学内容放置在课下展开,辅以对应的视频等材料,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则转移到课上进行集中的答疑。通过对学习中遇到了这些问题的分析,教师能够更好的获取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从而实现教学整体质量的推动。单纯就翻译教学而言,反转课堂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其不利因素也必须得到重视。课下的学习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于思考翻译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诸多知识点,但同时,也给教师制作相关课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招不慎,翻译教学就可能沦为英汉对照材料的阅读。针对此种情况,日语教师应当平衡课下翻转课堂学习资料的翻译范本和作业两个方面内容。其中前者着力于为学生呈现出对应的知识点,而后者则能够帮助实现学生的主动思维,也能够在其练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日语语言的驾驭能力。

3.在翻译的框架之下加强对比型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将新的知识与既有的知识框架进行联系,并且逐步向外扩展的过程。这种思维或者行为的特征在大学阶段尤其突出,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总结知识点的特征方面相对比较熟练。日语教学同样应当遵循这一规则,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其呈现出相邻的知识体系,从而便于学生能够将这些新的知识点同化成为自身的知识框架。在这个同化的过程中,对比式的学习,其价值不容忽视,而翻译则成为首当其冲的实现方式。在展开翻译的过程中,学生是将日语与汉语语言特征进行对比,但同时也是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在这样的一个对比的过程中,语言逻辑开始变得日渐清晰,学生对于日语的驾驭能力也会与日俱增。因此翻译教学的一个重点应当放置在对比之上,不应当过度排斥既有的母语思维方式和文化,而应当在这之上展开加强对比,才能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工作应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着力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仅关系到日语专业学生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出路,也关系到教师综合教学意识和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何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孟峰.口译理论与日语口译教学实践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