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1以人为本与防灾减灾
目前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无论问题的种类,都会对企业自身和周围居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形成威胁。因此,在对地质环境问题实施探讨与治理的过程中,需遵循以人为本与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避免灾害的发生,并减少灾害发生后对企业和周边居民造成的危害,真正将人这一要素作为治理的根本。
1.2因害设防与综合治理
研究我国大型矿山开采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危害程度、分布条件与危害形式,把握好治理工作的要点与关键环节,遵循因害设防与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合理利用拦截、排空、支护、修整、填充和植物等环境治理方法,实现综合性环境治理的目标。
1.3注重效益与分期实施
在实际情况中对矿山开采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治理,还需遵循注重效益与分期实施的基本原则,确保治理工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区别对待不同矿山反馈出的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危害和治理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采取合理化措施予以综合治理。同时,为确保治理工作的实效性,还要结合矿山现有的经济条件、问题危害程度与污染发展趋势,实行分期、分段的治理模式。
1.4开采中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理论上讲,若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充分结合必要的工程措施和生物防护措施,则可从根源上避免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
因此,除了要在发生地质环境问题以后采取有效生物措施进行治理,更要在开采工程措施的基础上配以相应的生物防护措施,做到随采随护,缓解开采改变矿山小气候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矿山地质环境评估与分析方法
2.1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估级别和范围
我国境内拥有许多的矿山矿区,本文通过对某特定的矿山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够以点及面,从该矿山中的独特性中发现整个矿区的一般性。
本文中,将研究的矿山位于我国的山西省,是一座我国境内普遍存在的煤矿开采矿山。该矿山离最近的市区大约有13km的距离,该城市也属于经典的资源密集型城市,主要通过生产煤矿等原始自然资源作为经济支柱。这座煤矿的开采建设期于1973年,大致有33km2的矿区面积,且矿区地势平坦,无险峻地势。
2.2矿山评估重要性分级说明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应注意的要素有以下几点,分析各个矿区时都可以以此进行借鉴分析。①交通环境:有一条铁路、一条省级公路以及三条乡村公路,整体交通系统较为完善。②居民居住情况:该矿区附件设有居民长期居住点4个,大部分居民为该矿区的工作人员。且该地区的居住点较为密集,主要集中在矿区南部。③矿区自然资源及农业资源:该矿区附近并未存在饮用水保护区,且尚无农业耕地及林地。④矿区自然环境:该矿区并不属于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
3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方式与综合治理措施
3.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原则分析
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工程中,开采单位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并严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环境治理工作:①树立环境污染预防机制,将污染预防机制放在治理的第一位,并将预防机制与防治机制相互结合。②在进行矿山开采作业的同时,应当注意矿区环境的保护,合理进行矿山开采。③应该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提升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④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
3.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分析
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应该将质量工作合理划分为治理与保护两个方面。在进行治理方案设计之前,应该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结合矿区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理方案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针对性。
总体治理方案应该包括开采工程中的治理、开采后的治理、矿山关闭后的景观恢复。而保护措施则应该分为开采保护及地面保护两个方面。
4矿山开采作业时的环境保护
该矿井下开采方法为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煤工作面全部采用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双滚筒采煤机割煤,采空区处理方式为自然垮落,全矿开采速度为圆班8-12m;掘进工作面有综掘和炮掘.支护方式有U型钢支护、锚索网+喷浆支护联合支护、工字钢架棚支护等多种支护方式,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巷道之中.全矿综合机械化掘进与炮掘圆班共进尺30-50m。
综合机械化的使用使煤炭开采过程中安全系数大为提高,推进速度加快,顶板支护性能高,为井下作业和地面环境的保护均带来了便利。但该矿采空区仍沿袭传统采煤作业中的自然垮落法处理,井下施工便利的同时,带给地面环境很大的破坏性,如地表塌陷、房屋等建筑物的破坏以及水资源的破坏等诸多问题。针对该矿的具体施工方式及生产环境,现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下巷道设计过程中,注意原有巷道的联合使用,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不设计开拓新的巷道。②提高井下巷道的支护质量,减小巷道变形量,保证巷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③对废弃巷道封闭式管理,悬挂警戒牌.同时采用矸石充填法,向巷道内充填废弃矸石,减小巷道变形量。④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可采用充填开采法,针对现场具体施工环境和安全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充填方式。⑤加强开采过程中地面建筑物及设备的保护,如挖掘防裂带、墙体加固、设备悬挂处理等不同形式的加固措施。
针对该矿山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1)地表沉降现象的处理方式:
开采单位可以选用矸石充填法对地面沉降地区进行填充。具体步骤如下:1.先将大量矸石倒入沉降地区。2.将沉降地区压实。3.铺设填充轨道。4.将矸石通过轨道运输到地面,并用其对沉降地区填充。多次反复后,即可解决地面沉降问题。
(2)开展矿区绿化工程:
开采单位进行绿化工程建设时,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将土壤铺设于填实地段上。2.进行植被栽种。3.进行浇水灌溉,确保树苗存活。
该矿经绿化后,居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表土覆盖后种植农作物和景观植物等,不仅增加了附近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改善了矿区居民生活环境,小区附近的覆土区可建造公园、花园等,并辅助修建居民健身器材.经建设后,该矿工人六村现已被推荐为省级文明社区,经绿化建设后的颐乐园被推荐位省级文明示范花园。
结语
综上所述,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和恢复,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能给矿山附近的居民建立好的生态生活环境,维护当地生活居民的身心健康。当前的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水资源被破坏、地形地貌景观被损害的问题,为了解决地质环境问题,首先应该采取保护性措施,其次才是工程治理措施,然后采取相应的监测办法,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慧芬,危接文.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 科技风 2010,(08).
[2] 黄繁生.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治理设想.[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1).
[3] 李文杰,王邦贤,任佩佩,范浩敏.河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几点治理建议.[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03).
[4] 李艳,王艳君,谢敏,王月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的探讨.[J] 内蒙古水利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