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众所周知,古诗词承载着国家的深厚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不进要让学生要背诵、理解古诗词的文本意义更要追溯古诗词背后的文化与精神,将古诗词为载体,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从而实现古诗词的真正的有效教学。
一、从文化传承与理解入手,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由于初中生的文化视野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导致学生在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意义或者思想情感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语文拉屎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或者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并且依托于古诗词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例如在学习《观沧海》一课时,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搜集曹操的相关资料,并且了解三国时期的时代背景,或者通过让学生观看《三国志》书籍或者《三国演义》影视资料来加深对曹操以及三国时期的了解,从而将两者与古诗词的内容、情感联系起来,学生因此可以感知到作者在用托物言志的嗯表达方式来描述自己的雄心壮志,通过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入手,增强学生对字词句意的赏析和运用能力
众所周知,古诗词相对文章而言,呈现出字数少、篇幅短的特征,因此,古诗词作者对于古诗词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细致的推敲与琢磨,例如唐代诗人贾岛就再“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之间摇摆不定,足以可见文字的不穷奥义,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为了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老师应该增强学生对字词句意的赏析和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天净沙 秋思》一课时,语文老师老师就可以通过赏析古诗词的一字一句,来想象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交代了寂寥的秋日背景,小桥、流水、人家为秋日景象增添了浓浓烟火气,古道、西风、瘦马,语文老师老师可以特地点出“瘦”一字,从而体会作者所传递出的悲凉、萧瑟、孤独的氛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而体会到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首诗词的断句格式以及表现手法来创作自己的诗词,从而增强学生对字词句意的赏析与运用能力。
三、从思维发展与提升入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有多种表达方式,即使是同一种悲伤情感,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古诗词中也有不同的描写手法与表达方式。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行路难》两首古诗词进行对比教学,语文老师可以划分古诗词辩论小组,深入体会杜甫与李白所表达的悲伤情感的差异性,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国忧民,李白的“多歧路,今安在”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愤懑之情,通过进行对比两首古诗词的情感的差异性,让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杜甫和李白的才华、情感以及性格的差异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并且实现了前后所学知识的联系与巩固,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寻找诗词字眼,感受诗词情感基调
文章中有画龙点睛之笔,同样的在诗词的内容中也有诗词的字眼。古诗词的语言一般来说都很简洁,每个字每个词都有着自身的含义,古诗词的字眼在整篇内容中也是点睛之笔。那么学生鉴赏古诗词也是要在这个点入手,找出诗词中的重点字词,从某个点引发到整个面,牢牢地抓住诗词的情感定位。
五、通过情感问题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字应用能力与语言能力,而古诗词就是文字的一种应用形式。通过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可以在作者的言辞中跨越时空的距离,身临其境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时,教师应当将情感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升学生对诗词中蕴含情感的鉴赏能力。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试卷上古诗词的讲解时并没有帮助学生完全理解诗词的情感,而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本身。在讲解古诗词题目之前,教师缺少了一个自主分析古诗词的过程,而是直接翻阅了题目答案,随后根据正确答案对自己的题目讲解方案进行设计。教师因为事先拥有了标准答案,所以一定会对古诗词有着正确的理解,但是学生在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时并不知道正确答案,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快速正确分析古诗词的能力。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诗词阅读,揣测学生可能在鉴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点,并进行重点讲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行了解,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真正起到提升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老师可以从文化传承与理解入手,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入手,增强学生对字词句意的赏析和运用能力以及从思维发展与提升入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从而可以感知到古诗词的内在魅力以及文化内涵,即提升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瑞红.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9,(52):275-275.
[2]纪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例谈[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23):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