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家属无法入室探视,这可能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恐惧、焦虑,同时许个人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1]。患者多留置导管,连接监护设备,同时面临着创伤、有创呼吸机、手术切口等带来的疼痛,面对ICU病房环境的陌生和恐惧感,都加重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2]。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不利于病情康复,可能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不利于临床疗效。针对ICU重症患者展开心理护理,积极通过护理手段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更有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3]。本文于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围绕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84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2例,性别:男/女=23/19,年龄(46.34±4.25)岁。观察组42例,性别:男/女=22/20,年龄(46.27±4.31)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ICU重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大部分时间意识清醒,精神正常。(2)对研究知情,配合调查和护理。
排除标准:(1)不配合护理和调查,退出研究的。(2)重度昏迷或者意识模糊。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和医生及时沟通,按医嘱给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1)音乐疗法:每天早上和睡前播放音乐半小时,可播放舒缓轻快的音乐或白噪音,指导患者放松身体,调整呼吸,跟随音乐律动放空思绪,享受音乐的律动。夜间可调小音量,关闭灯源。注意全程监护患者体征指标,发现患者体征波动应立即停止。注意病房环境保持舒适温馨,减少噪声和刺激性气味,给患者提供舒适环境。
(2)正念疗法:按照从肩部到脚踝的顺序对关节和肌肉组织进行按摩,松弛肌肉组织。播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跟随音乐节奏放松肌肉组织。使用轻柔、温和的语气指导患者,想象自己在海边、森林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组织上,依次收缩头顶至脚部肌肉,让全身得到放松。引导患者回忆自己以往的高光时刻、愉快的记忆,回忆正面积极的情绪,让积极情绪取代消极情绪。整个过程在安静环境中进行,护士进行全程指导和鼓励,并注意对患者体征指标的监测。
(3)呼吸训练:协助患者调整至舒适的体位后,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经鼻吸气至最大容量,屏气3~5s后,缓慢经口呼气,吸气时保证胸部不动,腹部凸起,呼气时保证腹部内收,持续训练10min。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训练,经鼻吸气后,将嘴唇保持吹口哨状态,再缓慢呼气,持续训练10min。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吸气后闭紧声门2s,身体稍前倾,用力咳嗽,有利于痰液排出,提高呼吸道的舒适度。
(4)个案心理疏导: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时,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所处位置、疾病情况、好转趋势,并向患者自我介绍,告知患者不要过度恐慌和担忧,病情处于稳定治疗过程中。对于可以自主表达的患者,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患者主诉自己面临的情绪和苦恼,通过倾诉情绪释放压力,减轻其心理负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患者的信任,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告知患者存在不良情绪是正常的,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具备调整情绪的能力,不良情绪对于身体康复是不利的,疏导患者自我调整。对于无法自主表达的患者,护士应主导心理疏导,用温和、简短的话语表达对患者的关心,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引导患者通过点头、眨眼的方式回应,让患者得到沟通的机会。由于患者体力不佳,很难自主表达,护士应根据自己的理解,提炼患者的语言,并通过点头等方式给予回应。
(5)家属参与:在家属探视前,护士提前指导家属疏导情绪的方法,引导家属主动表达关心和支持,从家人角度给予患者安抚,让患者建立信心,更加坚强配合治疗。家属可带领患者回忆以往快乐的记忆,让患者唤醒不良情绪。家属需要在情绪、心态以及行为上表达出对患者的支持,采取激励性语言鼓励患者,让患者坚定信心。
1.4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分别对比两组体征指标,主要包括SBP、DBP、HR。(2)用焦虑/抑郁(SAS/SDS)自评表[4]调查,0~100分,分数高对应情绪问题严重。(3)用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PSQI)[5]调查,0~21分,分数高对应睡眠差。(4)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6]调查,0~100分,分数高对应生活质量更高。(5)统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6)用纽卡斯尔量表调查[7],按照不满意(28-69分)、一般(70~84分)、满意(85~95分)统计,对比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本文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P<0.05视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征指标对比
观察组SBP、DB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体征指标对比2.3 两组睡眠和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PSQI、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 3 两组睡眠和生活质量对比

2.4 两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 4 两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对比2.5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P<0.05),详见表5:
表 5 两组满意度对比3 讨论
ICU重症患者多为病情危重,需要全天候连接检测设备、呼吸机,面对陌生的ICU环境、连接多种仪器设备,再加上疾病、手术创口等带来的疼痛,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会给患者身体各部分系统造成严重损伤,更容易造成系统功能紊乱,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安全[8]。严重时也会出现对抗治疗,不配合护理等行为,不利于ICU治疗的开展。对于ICU重症患者,积极开展心理护理,通过多种护理手段干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更有利于ICU治疗效果以及患者身体的康复[9]。采取音乐疗法,借助于音乐促进大脑感知系统,影响自主神经和边缘系统,调节情绪状态。同时音乐能够改善人体睡眠质量,让患者得到充分休息。也有研究指出,音乐可借助于声波的震动,对人体潜能起到激发作用,调节人体情绪变化,主动适应应激过程,从而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更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10]。并采取正念疗法,从心理和认知层面上减轻患者对疼痛的阈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释放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也有利于改善睡眠[11]。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更有利于保持呼吸肌以及肋间肌的休息以及松弛,促进肺泡通气量的提升,有效改善气促表现,同时也能让肌肉得到放松,有利于对情绪的调节[12]。在患者意识清醒状态下,重视和患者的沟通和对话,通过一对一个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自我调节情绪,对医护人员建立信任,保持积极治疗和乐观的态度[13]。同时在家属探视期间,指导家属多鼓励患者,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关怀,从家人层面上疏导患者不良情绪。
经过本文研究,观察组SBP(124.27±5.71)mmHg,DBP(80.56±6.22)mmHg,HR(84.49±9.25)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经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后,患者体征指标更加稳定,对于患者病情康复有积极影响。同时观察组SAS(42.18±4.34)分,SDS(40.32±5.7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心理护理的实施对于不良情绪的调控真实有效,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另外本文对比了睡眠和生活质量,观察组PSQI(3.34±0.79)分,SF-36(78.59±7.4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经过心理护理后,患者睡眠有明显调整,更能让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另外,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8.35±1.10)d,住院时间(12.23±1.52)d,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经过对患者心理护理后,不良情绪得到疏导,对于患者身体康复有积极影响,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另外,观察组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P<0.05)。证实心理护理更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于ICU重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有助于稳定体征指标,促进在院期间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积极影响,更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可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