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四肢骨折在外科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是由于发生车祸、高空坠落等因素引起的,通常情况下病人都会出现较大的创伤面,以及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发生剧烈疼痛症状[1]。对于这一类型病人必须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在开展的治疗工作中疼痛管理是否有效也是衡量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开展治疗护理工作中要根据医嘱科学合理地应用镇痛药物,防止过量使用止痛药可能出现药物依赖等不良后果,而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到我院开展医治的四肢骨折病人64人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有着情况进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到我院开展医治的四肢骨折病人128人进行研究,通过电脑数据库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配病人各64人,其中研究组中男性为36人、女性为28人,年龄范围为27~77岁,平均(53.52±6.28)岁;对照组中男性为35人、女性为29人,年龄范围为25~75岁,平均(53.52±6.28)岁。通过观察对比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常规化护理方案。主要方法为:密切观察病人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于术后疼痛严重病人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镇痛剂,对于发生的意外情况要迅速上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1.2.2 研究组开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如下:(1)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护理工作人员在病人办理住院后,要积极与病人及亲属开展交流,介绍治疗方案、治疗过程、愈后水平、以及出疼痛表现等。能够使病人对自身的病况有所了解,掌握在治疗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和心理期望,防止骨折造成的强烈疼痛而引发过度的紧张焦虑、忧虑不安。(2)实施疼痛症状处置。病人在骨折后会表现出的严重疼痛,在开展手术中要给予麻醉配合,但在清醒后仍有感强烈的疼痛感,易加重病人的不良情绪,对于手术治疗功效提出异议,不益于手术康复。护理工作人员要在手术后同病人交流,向病人解释产生疼痛的原因、告知手术取得的效果、疼痛在后期的持续时间、缓解情绪对于减轻疼痛的作用等。在伤口逐渐愈合后,疼痛也会随之慢慢减轻,直至消失。如病人出现难以承受的疼痛时,要立即上报主治医师并适量采用阿片类止痛药镇痛。(3)给予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病人在发生强烈疼痛时,一般情况下会要求给予止痛药止痛,有的病人会出现药物成瘾等心理。护理工作人员应适度引导和激励,并根据主治医师的医嘱给予科学合理地应用止痛药,告知疼痛是短暂性的,引导病人通过听音乐、看书等转移注意力方式来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症状的评价得分。分值范围为0~10分,其中:I级疼痛的评分标准为0-2分、II级疼痛的评分标准为3~5分、Ⅲ级疼痛的评分标准为6~8分、IV级疼痛的评分标准为8~10分。得分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轻。(2)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登记两组病人的总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ADL量表Barthel指标的评价得分来衡量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差;(4)关节功能。采用Harris指标评价得分对病人的关节功能、畸形与活动度,得分越低表明关节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研究运用SPSS20.0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验证或方差分析,计数数据以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价值。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病人的疼痛评价得分和疼痛程度情况
在开展护理后,研究组病人在疼痛评价得分方面显著小于对照组,在疼痛程度的分级中也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着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病人的疼痛评价得分和疼痛程度情况2.2 对比两组病人的住院周期和愈合时间情况
在开展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愈合时间中研究组也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着差异性(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病人的住院周期和愈合时间情况(x±s)2.3对比两组病人Barthel指标和Harris指标的评价得分情况
在开展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Barthel指标和Harris指标的评价得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着差异性(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病人的Barthel指标和Harris指标的评价得分情况(分,x±s)3 讨论
发生四肢骨折属于临床医学骨折中比较常见类型,病人存在疼痛、骨折位置发胀和畸型、以及活动受到限制等表现,给病人造成了比较大的生理痛苦,务必及早治疗[3]。 现阶段,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式比较完善,传统式方法有外固定和牵引治疗、交锁髓内固定等多种治疗方案,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病况来确定合适的方式[4]。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四肢骨折病人在开展了同样的治疗后,临床实际效果也会存在着一定差别[5]。可见,在开展四肢骨折病人的整体治疗过程中,不仅与治疗方式相关,也有着护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四肢骨折病人的治疗康复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期间要连续护理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病人在精神方面有着较大的压力,一部分病人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发生了紧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对后期功能恢复带来影响。这时,给予适度的心理疗法至关重要[6]。常规护理关键是促进病人的生理方面恢复,忽视了病人的心理需要[7]。 当代护理研究发现,在开展肢体治疗的前提下,应开展心理方面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引导教育,有利于提升预期治疗效果[8]。
在本次的研究中以到我院医治的四肢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开展护理后,研究组病人在疼痛评价得分方面显著小于对照组,在疼痛程度的分级中也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着差异性(p<0.05),表明开展心理干预能够降低病人存在的不良情绪影响,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坚定康复信心,缓解疼痛的敏感度。在开展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中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也是两项重要的衡量指标,研究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愈合时间中研究组也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着差异性(p<0.05),说明开展心理护理能够增强治疗的效果及促进康复。临床治疗的根本目的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的身体作用。通过对病人的关节功能评价得分可以发现,研究组病人的Barthel指标和Harris指标的评价得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着差异性(p<0.05)。由此可以看出,心理护理从治疗质量、治疗时间和康复效果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点,也可以看出,常规护理因心理关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骨折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效果,能够有效减轻的疼痛感受,提升病人的康复进展和生活质量,有着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文芳.老年人骨折期间功能与心理的康复护理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8):75-77.
[2]张立兰.四肢骨折保守治疗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3,19(10):133-134.
[3]郭丽君,姚剑英,李冬华.无痛化综合护理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3):99-100.
[4]张卫。四肢骨折损伤深部伤口污染和感染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15(7):129-130.
[5]沈菊华,庄永秀.心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应激相关因素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5):147-149.
[6]庄永秀,石华,陈静苹,等.骨折患者心理应激状况与应激相关因素关系的通路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84.
[7]张俊娟.心理护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影响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8(6):3858-3859.
[8]王佩瑶,吴声洪,刘水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5):106-107.
作者简介:翟春梅,性别:女,1977.05.25(出生年月日),民族:汉,籍贯:河北省,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四肢骨折疼痛护理
通讯作者:程艳艳,性别:女,1984.10.17 (出生年月日),民族:汉,籍贯:山东省,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四肢骨折疼痛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