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秦小连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第二初级中学,537124

摘要: 德育工作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对初中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初中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对其未来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为此,初中教师应该有效地把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心理、个性等方面入手,把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素质教育;德育;班级管理;渗透
DOI:10.12721/ccn.2023.1571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拥有自己个性和为人处世的风格,这一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因而,德育工作也成了初中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作为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业,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德育教育,增强德育工作效果。

一、班级管理中整合德育环节的价值

1.激发学生德育意识。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分子,在“以生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对同学们的道德教育,使同学们能理解、认同、积极地参加到班级的管理活动中来,从而提升中学班级的管理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班干部等外部监督,而缺乏对学生自主管理的自觉。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德育基础,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德育教育和德育理念渗透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并将德育理念与班级生活相结合,逐步将德育意识转化为一种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状态,不需要依靠外部的监督和管理,就可以自我实现。

2.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将德育内容纳入班级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绪变化比较大,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也会表现出一些极端的倾向。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老师的说教甚至是处罚来实现,这种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初中生产生叛逆心理,同时也会使班级管理的效果下降。刻板的说教,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灵的伤害,导致他们放弃自我,有悖于现代中学的教学目标。在德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并主动加以改善。通过学生理性思维的逐步形成,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省,并对其进行总结,进而可以正确地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出良好的思维能力。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中,只有师生关系融洽有序,才可以营造出一种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人生中的一位良师益友。在初中阶段,有一种“喜爱效应”,当一个学生对一位教师有好感的时候,就会让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产生好感。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如果学生们喜欢并认同了班主任,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班主任的任务,这样才能提升班级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德育内涵的渗透,是为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和需要,也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殷殷期望。

二、德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渗透途径

1.明确管理思想,注重道德教育。初中班主任要想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首先,需要端正自身的思想,加强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在实践教育中真正实现“德智双修”。在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时,还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班主任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时的管理和与学生的沟通中,要起到表率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争取用自身的魅力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在课堂之余也要多跟同学们交流,但是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的说教,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跟同学们交流,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给予正确的指导。特别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那么,老师要对同学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且帮助其解决疑虑,从而慢慢地培养深厚的友情,这对以后的班级管理和道德教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2.合理组织实践活动,创造德育契机。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德育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在参加班级活动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加强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并且使其思想受集体思想的影响。在班级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在明确的主题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班会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名同学的优势和才能,为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够积极地参加到班会活动当中,可以将同学们分为多个小组,轮流地进行每一次班会活动的组织与举办。通过对学生在班会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分析,班主任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为未来的班级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利用班会活动来展开对德育的渗透之外,还可以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来对德育的思想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要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在进行活动时,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活动的主题不能太笼统,活动的内容不能太过空洞,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清晰的方向。第二,要给学生以某种教育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某种人生体验,或受某种价值观的熏陶。第三,通过对活动的指导,使其具有较强的教育性,获得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3.建设良好班风,营造德育环境。班风通常能够体现一个班集体的成员个性特征,是彰显班级内在精神的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指导,以促进班级风气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班的班风会对学生的集体意识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班风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班风的建设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生长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班风,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和班集体之间的重要联系。第二是成长期,它对班级风气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这个时期,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积极地引导班级中的同学,用榜样的力量来提升班文化的内涵,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真正地感受到班级文化,并对其产生认同。第三是内化期,学生已经接受班风。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指导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第四是成熟时期,此时的班风与学生的个人要求存在一致性的特征,且班风已经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作用。班风的建设能够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产生了一种无形的作用,从而实现了班风建设的基本目的。

结尾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班主任可以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的管理中去,在做好对文化课程教育的监督工作之外,还需要对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强化。利用班会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个人经历,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丰富的经历,情感的鼓舞,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薄媛媛.优化班级管理践行道德教育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J].名师在线,2022(12):64-66.

[2] 吉莹.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的有效实施[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2(4):24-25.

[3] 叶雪琴.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之道[J].读与写,2022(34):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