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中医穴位疗法治疗老年腰背部疼痛患者的护理策略与实践研究

俞风琴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 目的:分析在腰背部疼痛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和中医穴位疗法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间选取10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且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和中医穴位疗法联合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NRS评分、‌PSQI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GQOL-7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背部疼痛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和中医穴位疗法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降低患者病灶部位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使得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腰背部疼痛;神经肌肉电刺激;中医穴位疗法;综合护理
DOI:10.12721/ccn.2024.1571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腰背部疼痛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与中医穴位治疗作为两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在老年疼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为了保障治疗效果,还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然而,当前临床上的常规护理在腰背部疼痛患者的护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护理措施不够全面、护理方法不够科学、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康复进程[2]。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腰背部疼痛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和中医穴位疗法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的应用优势,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策略,促进患者的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间选取10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且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和中医穴位疗法联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的年龄范围60-78岁,均值(69.44±3.17)岁,BMI为(25.74±0.42)kg/m2,男女分别有27例、23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61-77岁,均值(68.61±3.10)岁,BMI为(24.95±0.75)kg/m2,男女分别有26例、24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记录患者的实际体征指标情况,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则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干预。监督患者定期复诊、科学用药等等。

1.2.2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

1.2.2.1疼痛评估与监测。(1)初始评估:患者入院后,应立即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采用数字化疼痛评分(NRS)工具,量化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2)动态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如每日或按医嘱)进行疼痛评估,记录疼痛的变化情况,分析可能影响疼痛的因素,如药物剂量调整、病情发展或身体康复进程等,从而迅速做出反应,灵活调整和优化护理方案[3]

1.2.2.2 护理措施。(1)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应用与护理:①选择合适的电极和参数:根据疼痛部位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电极和刺激参数,如电流强度、频率和波形等。②监测治疗效果:定期评估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反馈和疼痛变化,及时调整刺激参数和治疗方案。③注意安全性:确保电极的清洁和正确放置,避免电流过大导致皮肤灼伤或肌肉损伤。同时,对于有心脏起搏器或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2)中医穴位治疗的实施与护理:①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如养老穴、足三里等。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采用针灸、按摩、艾灸等方法刺激穴位时,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力度,避免损伤皮肤和肌肉。③观察治疗效果:定期评估中医穴位治疗的效果,根据患者的反馈和疼痛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心理支持:在康复过程中,通过交流、安慰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这些情绪会降低患者的疼痛耐受力,从而影响康复效果。同时,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计划,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4)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腰背部疼痛知识普及至关重要,内容应涵盖疼痛的原因、治疗过程以及疼痛护理的必要性等。还要告知患者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和自我护理,如合理安排活动休息时间、定期复查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并减轻疼痛感受[4]

1.2.2.3出院指导与随访。(1)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向其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康复锻炼方法及复诊时间等。(2)随访管理: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进行电话或家访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用药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3观察项目

1.3.1比较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估内容分为五项,每项总分为2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3.2比较疼痛情况:采用数字化评分(NRS)进行评估,满分为10分,随着疼痛症状的缓解,评估的分数也明显降低。

1.3.3比较生活质量:采用GQOL-74量表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四个领域评分,每项评分范围是0-100分,取得的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3.4比较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水平越低。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说明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表(x̄±s,分)

71.png

2.2两组NRS评分差异

两组患者在治疗三周和六周后两个时间段的NR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NRS评分统计表(x̄±s,分)

72.png

2.3两组生活质量差异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表(x̄±s,分)

73.png

2.4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

研究组‌PSQI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4所示:

表4两组患者‌PSQI评分统计表(x̄±s,分)

74.png

3讨论

腰背部疼痛是现代社会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往往存在副作用或局限性[5]。近年来,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结合中医穴位疗法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为腰背部疼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以促进其功能恢复和缓解疼痛的现代疗法。该疗法作用于机体,可以刺激末梢神经,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一般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类的疾病[6]。同时,它还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颈椎病等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对于长期卧床、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瘫痪的人群,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刺激局部肌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减少肌肉痉挛症状。

中医穴位疗法则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一种传统疗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相应的器官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例如,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肾经的背俞穴,对于调节肾脏功能、强腰健肾有着重要作用。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方,被誉为“腰腿痛的总开关”,对于缓解腰腿疼痛有着显著效果。

将神经肌肉电刺激与中医穴位疗法相结合,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更有效地治疗腰背部疼痛。这种结合疗法通过电流刺激特定的中医穴位,不仅能够促进神经和肌肉的恢复,还能调节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目的。例如,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刺激肾俞穴和委中穴,可以同时调节肾脏功能和缓解腰腿疼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结合疗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并非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仍需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我院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腰背部疼痛患者治疗过程中,本研究重点分析其应用效果。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综合护理方案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综合护理的实施,使得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满足。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且随时调整,以确保患者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腰背部疼痛患者治疗中的运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得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成琼.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的影响 [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30(32):234-235.

[2]李德荣.疼痛护理方案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8):5347-5348.

[3]吴燕珍,邓红美,郑燕玲.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影响分析与研究[J].家庭医药,2020,000(003):214-215.

[4]张真,田洁.多元化疼痛护理管理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05):593-595.

[5]谢顺艳.疼痛护理干预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4):200-201.

[6]付婷婷,郭汉青,李委蔚,等.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效果[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6(2):237-240.

[7]康石发. 穴位贴敷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肾虚血瘀型PMOP患者腰背部疼痛的疗效观察[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