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创新策略探究

韦妹艳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中心学校,530115

摘要: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已经高效融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不断加深教学的效果。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教学形式、内容、资源更加丰富,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课堂变得趣味化和多样化。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感受,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增加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古诗词
DOI:10.12721/ccn.2022.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为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教师应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改善沉闷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主动学习和探索。为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积极互动、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运用音乐等教学资源,将抽象、静态、复杂的教学内容变为有趣、直观、生动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还原真实的诗词情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诗词内容,降低古诗词的教学难度,同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优化课堂

古诗词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诗词表述的情感和意境。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朗读诗词,用现代语言翻译古诗词,了解古诗词表述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诗词中的意境,使学生深刻感受作者表述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诗词内容配合优美的音乐增加学生的视听感受,使学生更容易与诗词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中搜索与诗词相关的内容,包括作者的写作背景、诗词描述的情境图片等,通过适当的课外延伸,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与核心素养,使学生了解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误区

(一)忽略本质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确实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也能丰富教学资源,并能增加学生的教学体验,所以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不断增多。但很多教师并没有准确地把控信息技术,造成过度依赖技术,忽略了教学的本质。一旦技术应用过度,教师便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实际上,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并不能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所有教学。教师应重点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实际学情合理采用信息技术,使之为课堂增光添彩,并不能完全依托信息技术,从原本的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多媒体设备的“一言堂”。

(二)追求形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第一,教师过分重视课件精美度,在制作过程中会增加图片、音乐、动画等类型的很多素材,造成内容烦琐、凌乱,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明确重点,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第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并不全面,一些教师只会引用Word、PowerPoint等基础软件,对软件功能的了解不够深入,只能进行简单的使用,导致课件形式、内容单一,无法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三)水平不足

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了解较少,学习和应用能力不强。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由于对技术掌握得不全面,会浪费很多制作时间。青年教师虽然掌握技术,但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点不明确、内容混乱等情况。还有一些教师直接在网上下载资源,虽然节省了时间,但网络资源未必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有差异,所以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教学效率。不仅如此,很多教师混淆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的概念,认为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操作就是在应用信息技术。但实际上,信息技术涵盖多项内容,其应用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与应用

(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其一,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分析。其二,可利用信息技术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使教学更具“画面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因为我国古诗词具有诗情画意的特点,不仅使用了生动优美的语言,还描绘了优美或真实的情境,抒发不同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蕴含诗情画意的特点创设情境,在阅读诗词的同时配合图片、视频等内容,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可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乐曲《秋风》,并在电子白板上展示相关的画面,配以声情并茂的画外音,之后提问:他是谁?我们认识吗?他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用这样的方式激活并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绪随音乐与画面飞扬,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感知并理解本曲的内容及主旨,提高记忆效果。这样音乐配合图片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比简单生硬地说教更有效。

(二)拓展空间,促进交流

在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明显,教师只能在课堂中讲解古诗词。应用信息技术后,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师生间交流的空间也更广阔。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索与诗词相关的资源分享给学生,包括图片、影视作品、欣赏解析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遇到问题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尤其是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同学,既可通过网络建立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组织线上诗歌朗诵、解读、读诗作画等趣味竞赛,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钉钉群、班级QQ群等网络平台,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在平台推送相关的资源信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全方位了解古代诗歌。此外,信息技术还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等恰当应用资源进行课外拓展,使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了解更多课外知识。例如,教授《卜算子·咏梅》时,应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诗词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搜集相关的知识资料,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分享搜集的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并让学生代表讲述创作的背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作者的思想,帮助和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的遭遇。这首词从表面上看重点是描写梅花,实际上体现了作者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官职并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思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效讲解,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疏通诗词,再加上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资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作者其他作品的欲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并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促进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军.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学语文,2020(3).

[2]郭玲文.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创新[J].甘肃教育,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