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农业对外合作园区是我国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园区建设,还有利于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现有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进行调研和评估。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农业对外合作的政企对接机制,建立有效运行模式和问题解决机制,做好对农业“走出去”重点龙头企业的服务。促进农业向高产、高质、高效转型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着力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一、品牌农业的建立
(一)以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
统筹规划品牌农业发展。农业品牌建设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品牌呈现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农业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优势产业多、知名品牌少,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等。提升文化内涵和产业规模。把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文化品位。同时,加快优质、专用、特色品种推广,通过规模生产、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打造品牌农业发展平台
通过自主培育、招商引资、技术合作改造等模式,发展、引进、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能力强、市场运作水平高、带动辐射范围广的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是品牌推进和监管的主体、企业是品牌创建和培育的主体、消费者是品牌认知和宣传的主体、农民是品牌发展和共享的主体,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加大对农业园区扶持力度,按照有主导产品、有标准规范、有适度规模、有产品认证的要求,引导现有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建设现代农业品牌园区。
(三)提升农业品牌质量
制定完善产品分级、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与品牌培育相关的标准体系,确保生产、贮藏、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标准可依、照标准生产,以标准体系保证农产品品质。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重点查处违法行为,完善连锁配送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二是严格农产品检测。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农产品离地检测和持证监管,加大批发和零售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完善检测体系,不断提高检验、检测、预警水平。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推行农产品条形码制度,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从供求变化、技术进步以及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等方面影响农产品质量提升,要使其真正地转化成现实的竞争优势,还需要充分保证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贸易发展
(一)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
我国是世界农业生产大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布局的支撑下,农产品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我国是当前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创新贸易双轮驱动模式,推进贸易结构优化。一方面,水产、蔬菜、水果等出口快速增长,拓宽了我国传统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另一方面,农产品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此外,农产品进口来源地也日益广泛,除传统欧美市场外,来自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进口不断增加。实施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战略在维护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贸易逆差持续增长,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进口多元化,缓解国内阶段性供求不平衡的问题。构建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格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多双边合作,通过签署中长期贸易协议等方式,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战略,改变进口来源地相对单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地政策和产量变化的国际贸易格局。
(二)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作为近年来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之一,“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并非首次被提及。2020年中国就明确,要支持“走出去”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此外,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发布2021年农业国际合作工作要点,提出要支持走出去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积极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一方面,需要市场机制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相关涉农企业开拓创新,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加强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建设;另一方面,适度进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需要把握好粮食进口的规模和节奏。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既有利于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破大型跨国农企的垄断局面,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有助于中国在保障国内市场供给的同时,深化农业对外合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十四五”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园区建设,还有利于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现有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进行调研和评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农业对外合作“20+20”政企对接机制,建立有效运行模式和问题解决机制,做好对农业“走出去”重点龙头企业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繁荣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产品贸易领域则体现为质量的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就需要优化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品牌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