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分析

孙琴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一中学,017300

摘要: 语文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初中语文也不例外,而且初中正处在承先启后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的重要程度便不言而喻。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传统文学的重要表现,因此古诗文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媒介,初中语文老师运用古诗文教育教学,将传统文化底蕴传递给学生们,助力于学生们塑造民族情愫及语文核心素养。
就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方法开展探讨分析。
关键词: 初中;传统文化;语文;融入
DOI:10.12721/ccn.2023.15716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现如今的中小学愈来愈注重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变成老师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而传统文化又具有众多的载体,古诗词则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古诗词的环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数千年来成千上万文人心中的人生哲理与智慧,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宝库。学习了解古诗词能帮助学生们增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促使学生们文化素质的提升,同时古诗文音律美,内容美,形式美,又对仗工整,喻意丰富多彩,更能陶冶性情,丰富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了解古诗文还可以无形之中间影响到学生们的言谈举止与气质涵养,以古人的智慧规范学生们的行为习惯,所以我国中小学教材中从来都不缺少古诗文内容。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众多板块,目的在于让中小学生在学习了解古诗文的环节中,根据创作者一字一句体现出的价值观念有深入的了解,并对学生自身涵养与精神形成积极影响。

一、融合古诗词的创作背景环境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古诗文是古代文学家或是词人写作的文学作品,所以必定有其创作背景,所谓的创作背景就是说创作者在当时处于的一种社会环境,所处在什么样子的心态与生活状态,写下了这篇古诗文。创作者为什么能写作出某篇古诗词,除去其自身具备写作才能之外,还跟创作者在当时所处的环境、心情等各种因素脱不了干系。初中语文老师还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所学古诗文创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中,让学生们根据对时代背景的学习来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的双重目的。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时,初中语文老师就可以利用《木兰诗》经典故事所发生的历史背景开展传统文化渗透,先跟学生们详细说明当时没有女子从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导入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中含有的4个“市”各自卖不一样的物品,这就跟当初朝廷对商业的管控有关系,通过详细讲解,学生们便会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教育,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通过知晓木兰的经典故事学习她巾帼不让须眉,敢于应对挑战的精神。

二、结合古诗词的语言结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中国古诗词十分注重字句的对称匀整还有内容中的结构美,与此同时也十分注重平仄声律。平仄声律是由汉语声调组成的,利用声律能够增强诗词的韵律美。在这当中古诗词的语言构造就相当于是这首古诗词的骨骼,是创作者思想观念的主要表现,具有层次感的语言构造才能够支撑起出色的古诗词创作。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是具有相仿构造的,老师在详细讲解其中一篇时就可以融会贯通,使学生们掌握同样的构造类型的古诗词,提升学生们的语言构造水平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开展古诗词课堂教学时要高度重视对文章语言构造的分析,并就此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三、相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内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中国古诗词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简洁明了,内涵丰富多彩,通常精短的一句诗,只有几十个字,里边就含有了好几百字也诠释不完的丰富含义。很多古诗词都具有十分长远的寓意,这一些诗词放到今日也仍然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中学生语文造诣尚浅,常常难以理解古诗词中含有的意境,这就要求老师对其开展辅导,帮助学生们充分的掌握文章含义,增强学生们的古诗词造诣。因此初中语文老师需要在备课授课时充分的掌握所教学的古诗词中含有的思想观念,并由此作为媒介从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比如讲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语句时就可以通过对学生们详细讲解创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愫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培育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老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的,初中语文老师有责任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们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还需确保古诗词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逐渐增强课堂教学效益,由此培育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及学习能力,加深其民族归属感,熏陶其爱国品行,培育学生们合理的“三观”,推动学生们各项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杰.简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新课程(下),2017(12).

[2]张景.鉴赏传统文化,继承文化遗产:浅探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古诗词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8):13-14.

[3]吴永荣.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