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覆盖面积,这些人造森林对于我国的商品经济和碳排放减量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之前不尽科学的管理工作,这片巨大的经济宝藏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它的潜力,而且也和其他经济部门产生了一些矛盾。同时我国的天然森林在积极的保护政策下持续恢复增长,但距离达到社会生态理想指标还有不少的差距。多种挑战叠加在一起,就给林业管理部门造成了林业经济创新的难点所在。对于全国从事林业工作的广大同事来说,如何在保持已有的工作成绩上根据形势变化解决新产生的各类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调整。
一、林业经济创新管理首先要改革经济行为
传统的林业经济对于人工林的利用效率不高,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只利用了林木长成之后砍伐下来的原木出售作为经济变现的唯一方式,属于典型的单一型初级经济产业。在木材成长的数个月时间里,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承担市场上供需变化超出财务编制预算范围之外的风险,由于同样木材的生长周期和种植地区气候条件趋同,各地木材供应时间比较集中,进一步对原木价格造成了冲击[1]。
因此林业部门可以根据地域调整种植品种,优先选用花、叶、果都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全能型经济树种,根据木材的不同生长阶段推行旅游观光、采摘等多种变现方式。并且统筹计划林业用地,实行速生林和缓生林间种方式,兼顾市场的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对冲经济风险。
此外,林业部门也可以考虑改革林业经济的市场参与度,在更多地域和领域允许具备相关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企业、个人参与森林的投资、管理、变现等市场行为,比如采取小区块零售、不定时采伐等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参考,改进自身的落后观念、淘汰或改组林业内部效率低下的部门人员,跟上时代的变化。
二、林业经济创新管理也要注重生态影响
无论是林业部门管理的天然林还是人工林,都会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圈参与到本地的生态循环当中,天然林是本地野生动物的最佳栖息地,人工林则会吸引能够利用所种植经济树种的寄生生物或者共生生物。此外人工林种植树木本身对于环境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也会改变当地的土壤结构,以及其上附着的其他绿化生物的生活范围。
我国林业对于经济物种的不当选择有着深刻的教训,比如在多地早期绿化林多由柳树组成,到现在春天的柳树飞絮造成的过敏、防火、环卫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不少政府;又比如在引入国外经济树种时不加考虑大面积种植桉树,导致种植地区地下水被快速抽空,对当地其他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用水短缺问题。这就要求林业部门从生态基本原理出发,尽量选用本土经济树种或者对于环境资源利用率高、需求量小的国外经济树种[2]。
对于木材砍伐之后遗留丢弃的树桩、树根、树枝、树叶等次要经济部位,也应当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回收利用,进一步创造经济效益。可以考虑的典型方式包括工艺品制作、菌类培育、肥料沤制、药用生物成分提取等方面,林业部门可以就此专门与社会上相应的工商业团体对接咨询,根据专业知识进行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人员、调整现有工作方式等改革事项。
三、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必须注重安全防护
如同所有生产行业一样,森林产业也需要把安全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经济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各种方面的安全要素。
森林产业最重要的是消防安全,在高新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林业的消防管理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在消防工具、消防预警、消防扑救方面和国内外同行交流沟通,以求快速根据问题调整行政编制、人员资源分配,发扬长处,补足短板。近年时常可以看到森林消防类的重大安全新闻报道,这背后反映的正是对于林业消防管理改革的迫切需求[3]。
其次也要注意林业人员的工作安全,这当中不仅包括采伐人员作业时的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和装备配置等基本要求,也包括林业人员在巡视林业产地、从事生物保育、查禁经济罪犯、偏远生活给养方面的人力、后勤、制度等各方面支持。不可否认,我国林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在待遇还是知识水平上都不属于国家和当地的先进水平,而林业人员又肩负着我国广大国土上茂密森林的重要环境工作和经济工作,为此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对于林业部门的支持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各项知识水平,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新经济形态下的林业生产管理。
另外林业部门也需要考虑经济林对于生态安全的影响,比如经济林是否会成为天然林害虫的迁徙中转站、对经济林喷洒的化肥和农药是否会影响到地下水源和周边土地的理化性质、经济林是否会入侵天然林区等等,这些都是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环境后果。
四、结束语
森林产业作为具备重要公益属性的经济部门,其改革创新和管理决不能单单考虑本部门的经济指标改善,必须把自己放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之下,和全社会的相关部门联动考虑,听取多方意见,综合考虑种植品种、收储管理对于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然后才能试点实行,在切实取得实际成效之后大规模应用。如果出现改革前后本部门经济利益和周边其他经济活动互相矛盾冲突的情况,应当向上级部门报备,从全局出发来决定原定的改革措施是否实行。对于林业部门来说,环境保护指标和经济指标应当是一切管理创新改革必须兼顾考虑的因素,只有同时取得这两项事业的进步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创新。笔者相信,在全国林业部门竞相根据新经济形势创新本单位的管理发展模式过程中,必定会涌现在两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分子。
参考文献:
[1]张丽, 于皎. 新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发展[J]. 现代园艺, 2020, v.43;No.403(07):53+56.
[2]朱文杰. 论新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未来发展[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8(06):23-24.
[3]夏伟根. 新经济背景下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探究[J]. 农技服务, 2017, 34(00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