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欧阳婷婷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双牌镇中学,422400

摘要: 伴随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对于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进行应用,这是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工作,进行相关策略的研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有效提问
DOI:10.12721/ccn.2022.15709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也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有一定的认知,更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但是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仍然有一些问题思维僵化、提问方式僵化和学生回答方式僵化等问题层出不穷。

1.初中语文阅读提问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提问无针对性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且在知识层面的认知上也不尽相同,若老师在提问时仅以学生在教室的地理位置或根据学习差别而区别对待,不但无法充分挖掘问题的价值,还会导致个别学生心理出现较大落差,影响同学之间的交流。大多数教师由于惧怕课堂上出现不同繁杂的声音以及担心课堂教学进度偏离备课的预期,因此避免了对学生的大面积针对性提问,导致基础较弱的同学无法获得进步。

1.2提问无有效性

大部分教师为了应改革需求和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开始在课堂上向学生抛出大量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是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但其实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为了忙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无法动脑认真思考,从而间接或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思考能力。

1.3提问无启发性

大多数教师对生提出问题的形式封闭性还是比较较强的,仍然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和课本知识的初级理解上。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常提出“本文结构是如何划分?分几部分?”等问题,在还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知识的情况下,就开始要求学生自行分解文章,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被提问时深感迷茫。

1.4提问无技巧性

由于大部分教师讲课的方式过于古板、乏味,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学生反应并不积极,最终造成场面僵化。而提问等待时间过长可进一步加剧学生的放松状态,且注意力更加无法集中,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最后形式化的上完一节课。

2.有针对性提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不仅强调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还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的整体应用水平。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时不仅要注意提问的效果和控制提问次数,还要充分顾忌学生的差异和现实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层面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保证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提出掌握文章基本大意和使用简单的一段话来描述作者的浓烈情感等;而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提出掌握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并疏通文章结构等;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提出让学生领会文中朴实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感情,并联系生活实际诠释出“母爱”,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创新提问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较依赖传统的提问形式,且提问的内容也缺乏创新性,从而降低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提问内容的设计。比如,在教学《散步》这一课程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他们为什么去散步?作者在散步时心里有什么情感变化?”老师通过提问来间接性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文本知识,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家庭浓浓的亲情。另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并提问学生能不能更改文章中人物的出场顺利,让学生分析并明确“我”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深入认识“我”对这个家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设计、创新提问内容,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及学习效率。

4.创设问题情景教学,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融入教学情境是初中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知识,同时能合理的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热情,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展开更深层次的阅读思考。此外,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还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这时教师再通过适时的启发式提问,能让学生更形象化的了解课文,并能从中得到深刻启发。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可能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或感受过真正的冰雪,因此很难现象当时冰天雪地的场景,自然而然也无法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济南冬天时的图片,再通过话语引导学生感受自己此刻就身在一片白雪中,然后在对学生提问:济南冬天的特征是什么?文中都选取了那些具有代表性呢的景物来描述济南的冬天等等这些问题,从中给学生一定的启发,继而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考问题。

5.围绕实际需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应该积极的围绕学生需求而展开,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更好的实现这一措施,教师可以结合班里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将其分为3~5个小组,每组学生的基础都不相同,且在每组内均安排一位学习能力较强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组长,以管理和监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分组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将比较难的阅读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解答,同时将难度最大的问题交由学习能力相对较高的小组完成,任由每位学生发表见解,畅所欲言。

结论:总之,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创新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反映,对于提问设计的环节要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考虑到科学性、适用性和引导性等诸多性质,注重为学生答疑解惑,注重为学生提供正确理性的引导,使

得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有着更为理性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魏俊弘.有效性提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家长,2020(24):61-62.

[2]蒋生平.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33.

[3]康立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