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CI)为常见且高发的脑血管疾病,该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随着我国生活压力的增加,该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现已成为威胁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症[1]。CI患者患病后,常伴有头痛、行动异常、四肢麻木、语言障碍、偏瘫等症状,在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还会导致其生活能力与质量有所下降[2-3]。穴位贴敷中医护理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以及康复理念指导下提出的护理干预,实际护理时多对患者辅以一定的中药穴位贴敷,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减轻疾病影响上效果较为出众,现已广泛应用在临床中。为进一步验证该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现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CI患者进行研究,并在抽签法的帮助下对其行平均分组。对比组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38~68(53.58±0.15)岁,病程9~28(18.61±0.09)天;分析组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39~68(53.62±0.18)岁,病程10~28(18.71±0.11)天,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比组:研究期间,以患者实际患病情况与综合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其行常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病区管理及康复指导等。
分析组:在对比照患者所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本组患者加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
①心理护理。由于CI的症状较为明显,患者极易产生心绪烦闷、紧张不安等消极情绪,从而降低其对临床治疗的配合度与信心。为及时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帮助其维持平稳的心态,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其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其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使对方可以倾诉内心真实问题,并以患者实际感想为依据,对其行针对性的情绪疏导。此外,为分散患者在疾病上的注意力,降低其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每日定期为其播放娱乐音乐或电视节目,同时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活动,减轻疾病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②以情胜情。为及时解决患者内心疑虑与各种消极情绪,防止其负性情绪发生转移,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时需注意与患者维持密切的沟通关系,与其积极分享既往经验与记忆犹新的事件,并在沟通时注意探寻其内心,寻找其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及情绪的原因,以方便后续对其行对症护理。此外,为帮助患者有效表达出其负面情绪,维持情绪稳定性,防止产生过度起伏,护理人员需以患者实际喜好与个性为依据,为其选择最佳的舒缓音乐,令其在听取相关音乐后,调解并振奋其情绪,从而做到情志舒畅。
③康复训练。为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抵抗力与免疫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改善其身体素质与肢体功能,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身体条件、患病情况与相关指标,制定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方案。护理人员在制定训练方案时,应考虑患者既往运动情况、耐受度与能力,为其选择最优的运动形式,若患者既往运动能力较强,可为其选择运动难度较大的运动形式,并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若患者运动能力较差,则应为其选择难度较低的运动,并对其运动期间的表现进行密切观察。
④中药贴敷。将适量的马钱子、白芷、细辛、浮萍、制南星、制川乌与吴茱萸借助相应器材打磨成粉末,过筛后,按照1:1的规格混入姜汁与醋汁,将混合后的药膏置于事先备好的纱布上制成0.2cm×0.3cm的穴位贴,贴敷在患者相应穴位上。选取患者足三里、风市、曲池、学海、外关、手三里、太冲、伏兔、学血海与合谷作为治疗主穴。贴敷治疗前,应对患者皮肤状态进行检查,若其皮肤无干燥、异常与破损,即可行贴敷治疗,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实际反应,防止产生不良病症。单次贴敷时间应维持在4h,连续贴敷一个月。
1.3评价指标
在相关统计学软件的支持下,对2组患者行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与自理能力的比较,若比较数值低于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明显。
1.4统计学分
将统计学软件SPSS20.0作为依据,并在其指导下对相关指标行统计学分析,[n(%)]与(x̄±s)分别代表比对计量与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
2.结果
2.1 研究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分析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比组,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见1表。

注:T1值与P1值为2组患者患者护理前的比值,T2值与P2值为2组患者护理后的比值。
2.2 研究患者康复效果的比较
分析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比组,而患者的FMA评分与ADL评分则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2表。
注:T1值与P1值为2组患者患者护理前的比值,T2值与P2值为2组患者护理后的比值。
2.3 研究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分析组患者对所行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与对比组相比明显更高,组间差异突出(P<0.05),见3表。
2.4 研究患者自理能力的比较
分析组患者对所行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与对比组相比明显更高,组间差异突出(P<0.05),见4表。

注:T1值与P1值为2组患者患者护理前的比值,T2值与P2值为2组患者护理后的比值。
3.讨论
CI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是指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为视力障碍(短暂)、头晕、肢体感觉异常、口齿不清、运动能力下降等,在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同时,还会对其日常工作与自理能力造成较大阻碍[4-6]。因此,为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减轻疾病对其带来的影响,临床需及时予以其对症治疗,并在治疗时辅以一定的护理干预[6]。
既往护理案例指出,常规护理应用在CI恢复期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较差,预后质量较低[7-8]。穴位贴敷中医护理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可在护理操作中有效融入穴位贴敷,在有效发挥药效,促进药效吸收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用药后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的几率,恢复受损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在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同时,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9-10]。
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得出相较于常规护理,对CI患者采取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的整体效果明显更优,且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与自理能力可见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出众,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方案的有效制定与开展,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促进疾病恢复,降低疾病影响上效果出众,临床应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