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究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关系

林木子

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 音乐与听觉和声音息息相关,音乐是通过听觉感知的具有一定内在组织规律的声音,它可以传递信息,帮助人调动情绪,丰富情感。视觉艺术通过形状、色彩等视觉直观的内容给人以直接的视觉刺激,与音乐相比是两个不同的途径传播,但都属于对感官的刺激。二者概念、传播途径、影响虽不同,但在本质上都作用于受众者的感官,因此其中也有一定的关联。本文对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关系进行研究,音乐通过视觉艺术传达能够更加显示出音乐的特征与艺术价值,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融合越来越成为流行的趋势。
关键词: 音乐;视觉艺术;融合;关系
DOI:10.12721/ccn.2022.1571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如今,人民已经从解决吃穿住行等基本生存问题提高了一个层次,更加关注精神上的需求,艺术的作用也日渐提升,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而这些艺术都或多或少的给予受众者感官的刺激。音乐和视觉艺术这两者如果只从听觉或视觉角度的欣赏已经无法满足音乐艺术的表达需求,通过突出音乐作品特征的视觉表达与再现能够带给大众更为直观的感受,传递音乐的信息内容与艺术感受。音乐和视觉艺术相结合会事半功倍,在音乐的方面体现为增强音乐的可听性,如一场歌剧的演绎离不开动听的歌声、动人的情节、用心的表演、精美的布景等。

二、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发展

音乐的传播离不开媒介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音乐传播的媒介也更加先进,如在古代时期,音乐的传播只能通过文字的记载,随之出现的有各类记谱法,如减字谱、工尺谱等,但这种形式对于音乐的记录来说严重缩水,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如《诗经》的产生是伴随着采风得来的民歌,而如今留存下来的仅剩下文字内容。到了近代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音乐的留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留声机、录音机等相继问世,使得当时的音乐得以完整的记录,如杨荫浏在阿炳晚年时期运用录音设备记录二胡大师的作品,这才使得《二泉映月》等名作得以流传至今。而音乐发展到今天,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更能发挥其优势,音乐视觉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成为流行的趋势。其实,听觉与视觉艺术的结合已有悠久的历史,只是鲜少为人们所注意,如古代的宫廷燕乐,从形式上来说已经将音乐和表演融为了一体。视觉艺术运用于音乐当中,可以使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起来,持续强化音乐的影响力。音乐艺术的设计者与表演者可以借助视觉的传播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突出音乐的表达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音乐的传播通过图片、视频影像等可视元素的设计,大多时候展现给大众的首先是视觉传达与吸引,然后再进行视听结合。

视觉艺术是一种通过人的听觉感受并将客观内容纳入到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的艺术呈现的艺术形态。视觉传达涵盖的信息,感受、体验,既需要深入理解音乐的本质,又要对音乐的视觉艺术展开来探究。音乐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在不同时期都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音乐的美感能够带给听众更加丰富的感知空间,再加上视觉艺术的介入会提升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借助色彩、图案、文字等视觉元素来突出音乐内涵。

三、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关系

从艺术的社会发展规律来看,各门艺术在漫长的发展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或多或少都有着相互影响,或有着向其他种类艺术借鉴和吸收的倾向,以及达到跨界形成融合的过程。音乐是一种以听觉为主要感受的听觉艺术,但是随着图像以及新媒体的发展,音乐慢慢呈现出与视觉相结合,变成一种视听艺术。视觉艺术与音乐元素的结合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也是文化相互交融的表现,增强其丰富性和深刻性。想要通过视觉艺术来传递音乐之美,除了在表面上来了解音乐和视觉的关系,声音和图像的联系,还要深入理解音乐的创作和审美,并且找到与之相契合的视觉艺术的创作手法和审美规律。

音乐与视觉艺术之间联系紧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视听通感建立了二者的纽带,往往通过视觉上的呈现就提高了音乐的极致享受,也使得音乐具有“可看性”,使音乐的表达由抽象化走向具体化。追溯至古代,虽无法直接听到当时的音乐,但是从那充满韵律感的彩陶纹饰,还有充满节奏感的祈福符号等感受到人们通过这些图形的构成方式来进行祈祷,而音乐在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媒介。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与主题紧密地联系,后来体现在电影中的视觉和音乐的通感。纵观艺术史的历程,符号是植根于视觉艺术之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绘画就是可以当作视觉符号来传递音乐的美感。

艺术审美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音乐和视觉艺术在两个方面产生了交集

从而为音乐的视觉艺术设计提供了依据:欣赏与创作,是音乐的两大不同方面,创作依赖于灵感与实践跃然纸上,由思想转化为音符,而欣赏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的表现力,感受艺术家的思想,而将音乐与视觉传达相结合,可以使欣赏这一过程更加直接,更加精准。

(一)音乐欣赏与视觉艺术的关联

由于文化层次和经历的差异,关于音乐欣赏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知能力与生俱来,大部分人听音乐首先是一种纯粹的感官享受,再来就是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比如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根据上世纪五十年代李英儒创作的长篇同名小说进行改编的一部中国经典歌剧,展现了一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热血、感人的全民抗战图景,深情讴歌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需要从历史背景、艺术表现力等多个角度来深入了解音乐艺术的特点。

1、音乐与视觉传达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特征

音乐创作的目的旨在抒发思想感情,因此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时代,创作经历等密不可分。立足于时代的音乐作品,大多数都表达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每个民族也有各自的特点,如“笛子”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我国依据地域主要分为两大类——梆笛和曲笛。梆笛流行于北方地区,音色较为清脆,而曲笛流传于南方地区,音色较为悠扬婉转,二者还在形制、定音方面有一些差异。而融入视觉艺术的音乐更加直观比如建国初期的劳动号子的音乐会海报表现了人们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也反映出艺术家的阅历和个性,就比如海顿的音乐风格和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截然不同,海顿是为宫廷而服务,他的作品依据贵族的审美而创作,多表达积极向上的内容,而贝多芬命运多舛,后期经历了重大的打击,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命运交响曲》,以四个音符为动机通过各种旋律发展手法表现出了命运的多变以及内心复杂的思想情感。音乐的视觉艺术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来展现一件音乐作品,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关于文化历史知识的要求,还有生活阅历的要求。

2、音乐与视觉传达的艺术语言表现力

不同民族和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能理解和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优秀的音乐作品要将音色、节拍和音调全面结合起来,呈现出作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音乐语言的表现力呈现在方方面面,通过音乐与视觉的融合,或许不需要明白语言的含义,也能体会作品的传递的情感。例如日本歌手坂本龙一在1996年发布的歌曲专辑封面,是由设计师中岛英树为他打造的,看上去是由很简单的黑色条纹组合而成的,但其实每一种黑色的颜色构成都是不一样的。通过排列深浅不一的黑色,设计师希望表现无限的意义,同时也象征钢琴的琴键。选择黑色的封面是因为它能表达压抑的欲望,借此反映出“理性”这个概念,还使用了鲜艳的红色来装饰,暗喻欲望的爆发。 

图片1.png

图:坂本龙一专辑封面

3、音乐与视觉传达的标题与体裁

关于标题音乐,它是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以文字或标题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而且从十九世纪上半叶开始,标题音乐因欧洲浪漫派音乐家的提倡而得到关注。标题音乐的名称也于此时产生。标题音乐相对无标题音乐来说,标题音乐有名称,而且表现力更易于被广大群众所了解,所以它在器乐作品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题音乐的代表作品有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李斯特《浮士德》等。其实根据标题的信息来理解乐曲整体的艺术氛围,就像浪漫主义视觉艺术作品很重视感性的氛围,通过表现外在张力给人以强烈震撼。

相对的无标题音乐这类器乐作品没有体现出乐曲特点的文字标题,只用曲式名称如:“奏鸣曲”、“变奏曲”等作为曲名,或用乐器体裁名称如:“练习曲”、“小步舞曲”等来命名。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等作品。 

(二)音乐创作与视觉艺术的关联

音乐的创作与视觉的创作,共通之处是在人们主观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创作动机,具体体现为释放情绪、营造意境、探索形式。

1、释放情绪

艺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音乐的形式将会对生产过程产生直接影响,音乐的音响效果会直接反映出人们的内心状态,这也是音乐诞生的根源。声音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刺激作用,而基础的点、线、面等等元素共同构成了视觉艺术,彼此之间的作用与联系共同构成了一部作品,既能够呈现出直观影像,又能够展示抽象情感。例如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这幅作品描绘出众多的人物,丰富的色彩,热闹的场景,给人以愉快欢乐的强烈印象。作者借助线条、色彩和构图完成情绪的释放。音乐与视觉艺术的情感表达能够通过色彩、绘画实现,例如黑色杂乱的视觉与低沉的印象能够带给人们压抑的心理感受;而急促的节奏和暗红色调能够让人们感受紧张的氛围以及激动的情绪等。音乐与视觉都是重要的艺术创作呈现,二者在表现手法方面存在很多共通之处。

2、营造意境

意境是指在作品中运用艺术表现,呈现出来的一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超越现实意味的诗意空间。意境在中国作品中屡见不鲜,常常能感受到意境的存在,例如音乐作品《二泉映月》,通过演奏仿佛把叹息、倾诉、呐喊,仿佛全都洒向茫茫月夜,那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震撼着人的心弦。而郑燮《竹石图》中的竹竿虽纤细,但却坚韧而劲挺,充分表现出了竹劲石坚,显示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3、探索形式

在探索形式的道路上,形式和美是不可分割,艺术形式随着时代变化在不断扩展,在不同的审美环境下,形式美的定义也发生着改变。如绘画上的印象派对音乐中的印象主义的产生起了推动性的作用。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得到了印象派绘画的启发,从绘画中得到了灵感,于是创作出了交响音画作品《大海》。由此可以看出绘画中的色彩对作品中的音乐片段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以对抗写实主义为旗号而产生的表现主义绘画,用来表现音乐轰轰烈烈的情感。

四、音乐与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的融合

在艺术领域,各个类型的艺术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共通性,都有相同的审美诉求,表现方式也会有相似之处。

(一)和舞蹈艺术的融合

舞蹈通过调动受众的视觉进行情感和信息传输,通过与音乐、舞台、服装等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多元化的视听盛宴。音乐是舞蹈艺术创作的灵感和主题,如芭蕾舞经典作品《天鹅湖》伴随着动听的背景旋律,舞者通过肢体动作传递情感,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而且在视觉上呈现了宛如洁白又美丽的天鹅在舞蹈的画面,轻盈而优美。

(二)和戏剧艺术的融合

戏剧艺术,指的是在舞台上由演员扮演角色,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戏剧中的音乐与视觉是对戏剧结构的完整性得以体现的重要支持要素,还能对戏剧的气氛得以有效渲染,对情绪进行加强和对视觉效果进行强化,从戏剧中的具体音乐表现能够展现塑造人物的精神状态。例如在话剧《雷雨》的表演中,通过布景就能看出整部剧的视觉色彩,还有用台词的声音传递情感以及紧张的配乐持续贯穿在整部话剧之中,有了这些元素的加入带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现了浓烈的忧伤、无力的反抗的模样,充分表现了戏剧的矛盾和冲突。

(三)和影视艺术的融合

众所周知,影视艺术是一门多元化艺术,音乐可以说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到歌曲的音乐录影带,大到鸿篇巨制的影视剧,其中音乐都是影视艺术相伴相随,应运而生的。例如科幻题材电影《流浪地球》不论是从配乐,还是视觉效果,还有剧情非常吸引人,会让人们在感到科幻效果强大之余,还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音乐丰富了影视表现力,再有视觉效果的加持,会给广大的影视观众带来更加完美的视听艺术作品。

五、小结

综上所述,音乐与视觉艺术息息相关,联系密切。两者存在着很强的一个共通性那就是文化,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音乐是人类丰富文化资源中的一部分,跨越了民族与地域的限制,它的独特魅力为视觉艺术的表达也创造了无尽空间,艺术创作者也可以借助视觉艺术将音乐进行多元呈现。音乐和视觉艺术的融合,也是图像与声音的融合,这种艺术感觉以更好的方式呈现了出来,通过这种视听结合的魅力不仅可以刺激人们感官,还能营造出强烈的音乐视听氛围。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合作助力作品的展现更加全面,层次更加丰富,音乐和视觉艺术的融合正是追随音乐艺术的进行改变和创新,用更多新的形式为音乐文化的传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亚玲.音乐视觉艺术分析[J].艺术品鉴,2020(26):173-174.

[2]方晓.音乐艺术的视觉传达探索[J].艺术评鉴,2020(22):171-173.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门琳.音乐艺术的视觉传达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5]张潇潇.音乐元素在视觉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8(05):110-113.

[6]朱丽.标题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6(03):166-167.

[7]赵艳.文学与音乐的凝聚——浅析器乐曲的标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0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