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新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程,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学方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教师需要对现代教育方式进行全新的探索,大胆将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积极呈现古诗词中的故事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古诗词十分适合小学生学习,而古诗词中包含的古典美、节奏美以及情景美对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会产生终身性和积极性的影响。阅读教学是现代教学环境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需要得到相关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状况,并合理将阅读教学应用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进而改变我国目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
一、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单一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古诗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基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读通文章、分析古诗词的内容、理解中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关注古诗词的运用,重点讲解词句的含义和运用,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没有情感体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和研究古诗词的兴趣。在课堂中组织学生阅读古诗词时,他们也会出现积极性不高,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情况。
(二)缺乏理解的死记硬背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内容,在测试中能写出答案,在课堂中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记忆上。无论学生是否理解古诗文的含义,都要求学生背诵得滚瓜烂熟。从短期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确实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这样的记忆并不持久,学生特别容易忘记,而且无法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对学习古诗词兴趣的培养更是百害而无一利。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背诵诗词,而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误解,消耗学习热情,影响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以上原因是现阶段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古诗词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问题入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中的丰富情感,体会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从而爱上古诗词,爱上古诗词的研究。在创新教学方法期间,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改变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现状。
二、阅读教学在小学古诗词中的策略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内蕴藏很深的意境,大部分将情感寄托在景物和事物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这种氛围和意境。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符合古诗词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中饱含的情感。多媒体能清晰地呈现图片、视频等素材,比较直观地呈现出古诗词中描写的景和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从视觉上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同时,多媒体的呈现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近距离感悟和理解诗词内容,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古诗文的内容。例如,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一幅趣味图:一群小朋友争着摘路边的李子,却有一个小朋友站旁边不摘的情境图。先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去摘李子吃,而这个小朋友却不动呢?搜集大家的答案后,再引导学生读文,利用文中的话回答其中的原因。学生有了图片的直观感受,能更好地理解“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鲜明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人问之”中“之”的含义——指王戎不去摘道旁李子这件事,让学生简单、快速、透彻地理解古文的意思。从而正确找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理解并掌握了古文的内容及含义,教学的重难点也就轻松地迎刃而解了。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古诗词学习的乐趣,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质量也就会快速提升。
(二)学会合理注释,加深文章理解
正确的批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注释,在注释时使用不同的注释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在课堂评语时,老师要发现与学生的学习有关的东西,要把注释的价值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要主动地进行注释,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如《扁鹊治病》,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批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句子的批改,主要是疑问,主要是批注一些不懂的问题,如“蔡桓侯”,“桓”字读“huan”;其次就是领悟性的注释,比如蔡桓侯对左右所说的“这些做医生的,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这样的观点在学生中也是屡见不鲜,所以老师会让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让学生们意识到蔡桓侯讳疾忌医和傲慢自大。以类似疑问的注释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最后是联想式的注释,以避重就轻为基础,对相关的评论进行主观联想分析,如:“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等。总之,批注的方法有很多种,老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意识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领悟文章的内容,在教学中加强对文章的提炼,继而最大化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把握阅读指导尺度,提高指导效率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进退有度,拿捏好指导的标准和尺度,过多的指导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而较少的指导也会让学生无法获得有用的学习信息。同时,教师的指导要“精”,要准确把握阅读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以参考和借鉴。比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教师首先可以挑选几名学生上台,然后让他们单独对诗词进行阅读。在阅读之前,学生应该要了解《清平乐·村居》这首诗采用了景物描写,以景明情,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安逸和美好。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对欢乐气氛的描述和向往之情的表达。在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咬字、声律、音韵等进行考量,针对每个学生的诵读点评既有表扬也有纠错,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且也能够让台下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台上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双减”是形式,是教育改革的外在表现,减负增效提质才是教育改革的本质。语文古诗词阅读在“双减”政策下的教学更应该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阅读方法,更应该学会阅读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参考文献:
[1]张瑞.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J].知识文库,2021(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