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路径

王成龙

福建省寿宁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寿宁,355500

摘要: 古诗词中蕴含着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基于此,阐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尝试从设计生动教学情境、突出诗词优美语言、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合理使用诵读教学、开展诗词实践活动等五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诵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致力于教学手段的优化与创新,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古诗词学习,促使他们从古诗词中感知更为浓厚的文化底蕴,让他们的文化素养、个性品质加以塑造,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文章基于此点,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古诗词语言有着短小、精练、内涵丰富的特点,并且蕴涵十分丰富的价值和精神文化内容。古代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情感、生活感悟、哲理感知等都以古诗词这一载体加以体现,给人带来了精神和美的感受。可以说,古诗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先贤的智慧,汲取文化的力量,进而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彰显古诗词教学育人的双重价值。

一、基于理解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当前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仍将教学重点停留在对学生古诗文解题技巧的培养上,缺乏对古诗文鉴赏能力和文章思想内涵理解能力方面的关注,导致学生只会做题,不解题意。古诗文教学内容中蕴涵了丰富的作者思想和见解,其中不乏远大抱负和理想,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抨击或评论,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件的评说,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各族文化传统的宣传等丰富内容。而实践教学活动中单纯以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灌输为主,缺少了对学生开展古诗文鉴赏、理解能力的培养,与当前素质教育工作目标和方向发生冲突,不利于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学习,最终导致小学古诗文教学活动实效性下降,教学目标偏离,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的路径

(一)感知诗词之言,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

古人学习诗词文化、篇章文本都特别注重诵读,并且他们还十分讲究诵读过程与文本音律、节奏的有机契合。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吟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让学生通过吟咏真正地品味出古诗词独特的语言滋味,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经典与美感,这对学生的语感提升大有裨益。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这一首古诗词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整首诗,让他们在第一次朗读中感受到诗词的停顿。从对五言诗的理解来划分诗句— —“二三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他们补充七言诗的划分规律为“二二三式”。在学生有了基础认知之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进行第二遍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所停顿。停顿的时候不能真正的“停”,气息之间是连着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停连”,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在连的时候,将对文章的情感连接起来,实现对文本的初步解读;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第三遍朗读,尝试让他们读出韵律感。找出平声字(第一声、第二声),在读平生字的时候声音要长一点。找到了平生字之后,就要找出仄声字(第三声、第四声),读仄声字的时候要短。所以平仄相兼,就让他们读的时候有长有短,这样便将整个韵律凸显了出来。如上,教师在教学《山居秋暝》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朗读,不厌其烦地让他们展开一遍又一遍地读。但是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泛泛而读,而是有梯度、有层次地读。第一遍是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将整首诗顺利地、流畅地读出来。第二遍是要让他们注意停顿和节奏,能正确地处理停和连之间的关系,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气息相连。第三遍是要让学生注意整个句子的押韵和平长仄短的规则,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诵读教学,能不断涵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整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进一步加深对语言诗词的感知,潜移默化地达成语言建构和运用的目的。

(二)体悟诗词之美,激发审美鉴赏与创造

古诗词其实有着十分丰富的美学因素,所以在实施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古诗词的美,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相同中寻找差异或者在差异中寻找相同点。通过对比分析,从纵向出发,深化主题,挖掘古诗词的审美特征。从横向出发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此,学生便能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双重比较与分析,进而达成对古诗词美的认知。

(三)拓展诗词之味,深化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实施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拓展古诗词,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专题活动,比如,以文化益智类节目《古诗词大会》为例,设计爱国主义教育专题、传统节日专题等活动,让学生基于专题去搜寻相关的古诗词文化,进而在活动中拓展自身的文化素养。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进而加深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古今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古诗词中,有一些诗词只有在特定的历史中才能得以呈现。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卫青奇袭龙城的历史故事。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些古诗词与历史故事进行有机地串联,以“文史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有帮助。在实践教学活动运用情境创设,加强学生古诗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古诗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董凤琴 .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J]. 教师博览,2021(27):49-50.

[2] 马巧霞 . 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 [J]. 家长,2021(26):187-188.

[3] 赵会平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1(0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