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严重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上尚没有特异的药物,也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案。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治疗方案有牵引等[1]。病理性骨折、创伤、遗传等病因都是引起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会出现腰部无力、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要积极的进行止痛和通络,例如“桑寄生”具有疏通经络的功效[2]。有止痛的功效,那就是白芍。杜仲是一种强健筋骨的药物。川牛膝通利筋骨、独活寄生汤的中药成分具有改善关节、肌肉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腰椎间盘功能的作用。现在西医在处理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时,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消除病人的疾病,然而,由于没有充分发挥病人的经脉和络脉的气血流通作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因此疗效不佳,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对病人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3]。本课题拟采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和“针刺”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其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调查的患者都是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共有80例,调查时间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以随机方式进行分配。8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是观察组(40例),另一组是对照组(40例),观察组之中男19例,女21例,患者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6.2士3.1岁,平均病程(2.3士0.4)年。对照组中,男18名,女22名,患者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7.4士3.5岁,平均病程(2.8士0.6)年。两组之间的基本数据没有明显的差别, P>0.05,可以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入选标准:①本试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②病人的诊断符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病人对药物有过敏反应;②病人或者病人的家人对治疗方案有异议,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根据《外科学》上的一章,给病人制定了一个治疗方案,戴上护腰带卧床三周。一般情况下,需要对患者做两个星期的持续牵引,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整牵引的重量,一般在7-15公斤之间。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主要为20%的甘露醇,剂量为125ml,一天两次,加脉络宁注射液20ml配置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一般需要持续一个星期的时间。另外,还需要给病人注射用利多卡因加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维生素B12注射液2ml),根据病情抽取适用计量混合注射,通过穴位和压痛点给病人注射,每15-30天一次[4]。
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独活寄生汤的方剂是:细辛、防风、秦艽各十克加甘草6克;牛膝、川芎、肉桂各十五克,当归、茯苓各二十克,独活十五克加杜仲、桑寄生各二十克;熟地、白芍、党参各30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做相应的调整。如果是在拉力作用下,一侧下肢疼痛,特别是在晚上,则可以加入威灵仙30克,蜈蚣3条,伸筋草15克,元胡15克,徐长卿15克,再加上全蝎10克。如果是腰骶部有固定性疼痛,而且难以翻身的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桃仁15克,红花10克,乳香10克,没药6克,起到了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针灸治疗,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情况,每天一次,主要是采用电针和普通针刺,同时辅以拔罐治疗和中药外敷烤电理疗[5]。针灸的穴位有华佗夹脊穴,肾俞穴,八髎穴三组经穴,这三组经穴是最重要的,患病后需要在硬板床上休息两到三个星期,同时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腰部着凉。
1.3观察指标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为依据,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治愈: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所有的辅助体征都消失了,直腿抬高试验,病人可以将病人的身体抬到70度以上,并且可以正常工作。显效:病人的临床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辅助检查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只是腰部和腿部有轻微的不适。功能基本上已经恢复正常,能够回归正常生活。有效: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有所改善,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和辅助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好转,甚至有疼痛感加重的趋势[6]。痛觉评价以0-0为标准,0-0为最痛。腰椎间盘功能可以用功能障碍指数来评价,每项都是0-5分(一共0项),50分为最严重的50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两组病人在治疗之前的疼痛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0.8771, P=0.3831)。在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得分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着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t=38.3482, P=0.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x̄±s)
2.2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t=0.3648, P=0.716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22.0160,P=0.0000)。具体结果见表2。
表2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功能障碍指数评分(x̄±s)
2.3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由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3。
表3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n,%)
3讨论
急性腰椎间突出症是一种很常见的腰部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7]。在中医看来,腰椎间盘突出属于骨痹、腰腿疼的范畴,因此,对于这类疾病,可以采用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疼痛,达到止痛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神经周围循环;这对病人脊柱复位及肌肉活动度的恢复有很大的意义。在中国的医学典籍《内径》中,根据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病情进展情况,可以将该病分为"肾虚”、"腰痛”、"腰腿痛”、"腰痛”等范畴,而在典籍《内径》中,根据命名原则,典籍中还对该病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腰痛、腰痛、腰背痛;常见的有腰椎病、腰椎痛、腰背痛等。腰间盘突出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会对神经根造成一定的刺激,在临床上主要是沿着坐骨神经的方向发展,患者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的症状[8]。各种典籍中都有关于该病的病机,病因,临床症状的记载;治疗方法等等,并将之归纳为萎症,腰腿痛,骨痹等范畴。从中医角度看,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六淫之热,湿,寒;风者,内伤七情,内伤之痰,内伤,内伤;其病因主要是肾虚,久病劳损,经络不畅;如果你的肾阳在气滞血瘀、外邪入侵、生活不规律的情况下,肾阳就会受损,而你的肾阴也会受损。如果肾阴、肾阳不足,再加上外伤、外邪等因素,就会导致肾虚的情况更加严重。此次研究使用的是《备急干金要方》,其中的独活是一味中药,具有除湿散寒的功效,而细辛则具有温阳祛风的功效。其中以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秦艽为“清热解毒”,具有“止痛散风”的功效,肉桂具有“温阳活血”的功效。这些药物配方联合应用,起到止痹痛,祛风湿的效果,可以加入牛膝、杜仲、桑寄生等,具有强筋骨,补肝肾的效果,还可以与熟地黄、当归、甘草等进行调和,起到止痹痛、祛风除湿、化瘀通络、养肝肾的效果。针灸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而独活寄生汤中的独活则可以祛除湿寒和活血,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有特定的治疗效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前的疼痛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t=0.8771, P=0.3831)。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的疼痛积分均显著降低(t=38.3482, P=0.0000)。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经过治疗后,病人的疼痛会减轻很多,而中医针灸配合独活寄生汤能够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同时还能够促进病人的腰椎间盘功能的恢复,因此病人的康复也会比较快;这对于病人的恢复是很有意义的。在控制组病人中,使用一定程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分数的方法,但没有观察组那么有效。两组病人在治疗前的运动能力下降指数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0.3648, P=0.716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均显著降低(t=22.0160,P=0.0000)。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通过针灸和中药的结合,可以改善病人的微循环,减少对病人的损伤,减轻病人的肌肉抽搐。中医中药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的功效;这是一种即能祛风除湿又能滋补气血的药方,对患者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中医治疗方案在病人的康复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现在,中医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腰椎间突出症病人,它的作用是通过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腰椎间盘功能,而中药药物可以达到恢复腰椎间盘功能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要去除止痛因素和炎症介质,同时还要针对病人的体质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建议病人在硬板床上休息,有利于腰椎间盘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照组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康复也具有一定的价值,而观察组的治疗方案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腰椎间盘功能,达到更佳的目的。中药针灸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可以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疼痛,同时也可以提高改善病人的腰部活动功能障碍,这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