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过渡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应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耿芊 崔承盼 李雪莹 罗彦鸿 冯苹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200433

摘要: 目的:了解过渡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应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2022年5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压力量表、应急能力量表、应急态度量表、团队合作量表对上海某部队医院过渡病房5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CPSS表评分(37.85±6.71)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量表评分(101.26±15.88)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态度量表评分(19.28±4.56)分,团队合作量表评分(124.13±13.94)分;相关分析显示,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与应急能力显著负相关(P <0.01);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与应急态度显著正相关(P<0.001);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过渡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与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有关。随着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增加,应急态度会越好,但是应急能力会下降,团队合作能力就会越差。
关键词: 过渡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应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DOI:10.12721/ccn.2023.1571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2022年3月以来,上海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分株感染,奥密克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1],为了及时救治,医院4月份抽调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成立了过渡病房。过渡病房收治范围为化疗、靶向治疗等周期性治疗、新冠定点医院阳转阴转回医院的重症患者。以往研究表明,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应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高效优质的护理救援密切相关。然而,过渡病房全新的硬件环境和运行机制、缺乏熟悉度的临时性性组建的医护团队以及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度,可能导致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应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不甚理想,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研究[2]。因此,探讨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应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关系,在类似的护理管理中,如何通过调节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来促进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为指导领导层采取更加积极地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22年5月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以问卷星的形式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抽取某部队医院过渡病房5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回收问卷47份,回收率94%,有效率100%。

1.2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的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工作岗位、婚姻状况、是否参加过新冠救治一线工作的经验。②心理压力量表(CPSS)由杨延忠教授翻译和修订的,其有14个条目,分为6个正向题目和8个反向题目,其中反向计分题目分别第4、5、6、7、9、10、12、13题,为倒计分题,计算分值的方法为:从不、偶尔、有时、时常、总是,分别赋予1-5分,总分范围在14分-70分之间,大于25分为压力过高。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测评量表,该表由阚庭构建,该表有三个维度预备能力(3个条目),准备能力(4个条目)、救援能力(26个条目)共33个条目组成[3]。该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5分,总分165分,得分越高,代表医务人员应急能力越好。④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态度量表包括个人心理反应、个人受训态度、个人救灾期望和自我评价4个维度,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 1~5分,总分10~50分,得分越高,表示应急态度越好。⑤团队合作量表:由宋春燕教授进行翻译矫正及应用。本量表共32个条目,包含4个维度,信任与支持13个条目,团队心智6个条目,团队领导4个条目,团队取向9个条目,每一项中有“几乎没有”、“25%时间如此”、“50%时间如此”、“75%时间如此”、“总是如此”五种回答,分别计 1~5分,总分32~160分,得分越高代表团队合作度越高。

1.3收集方法 2022年5月22日~5月31日,利用问卷星发布电子问卷并进行收集,并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填写方式及注意事项。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秉承自愿调查的原则,填写完毕后提交问卷,数据会自动上传至平台,研究者登录平台导出数据,分析剔除不合格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心理压力影响因素情况。  

表1  本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分、x̄±s)image.png 

表2 心理压力得分回归分析结果image.png2.2本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应急能力影响因素情况。  

表3  本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应急能力测评情况(分、x̄±s)image.png 

表4 应急能力得分回归分析结果image.png2.3本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应急态度影响因素。

表5 本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应急态度影响因素(分,x̄±s)image.png表6  应急态度得分回归分析结果image.png2.4本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团队合作能力影响因素。

表7   本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团队合作影响因素(分、x̄±s)image.png由上表可知,经Mann-Whitney U 检验各组间团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5本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应急能力、应急态度、团队合作度相关性分析 见表8。

表8   本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应急能力、应急态度、团队合作度相关性分析(r值)image.png*:P<0.05;**:P<0.01;***:P<0.001

3. 讨论

集中过渡病房是从各个专科临时抽调的人员组成。收治的患者有新冠定点医院阳转阴的重症患者,工作负荷高。为保障病房工作顺利进行,指派专家及后勤人员共同协作运转,为病区运转发挥关键作用。成立前组织全体人员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建立医护人员信心,消除工作人员的顾虑。

3.1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本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与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有关。女性压力得分高于男性;年龄≤30岁人群压力得分高于年龄>30岁人群;工作年限≤10年群体压力得分高于>10年的群体。以心理压力得分为因变量,性别、年龄与工作年限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可知在其他变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男性相比于女性心理压力减少6.997分;工作年限每增加1年,心理压力得分减少0.784分;而年龄对心理压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如下①面对疫情任务,女性更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间的关系,较男性更易产生心理困扰,与Noguchi等的观点一致[5]。护士多为女性,在病房工作时间长、被感染风险高,加上新冠传播速度快,女性被传播的机会较男性要大。②≤30岁医护人员压力得分高,30岁以下可能未婚者多,缺乏来自配偶、子女等家庭的支持与鼓励。年龄小的医务人员心智不成熟,工作中理论知识积累的少、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较少,平时应急演练机会少,面对疫情缺乏救治经验,加上心理建设不成熟,难以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更易出现心理问题。③工作年限>10年医护人员压力得分低,工作年限长的医护人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理论知识扎实、感控意识强。因此在疫情常态化的管理中,我们需要多关注年龄小的、工作年资低的女性医护人员,特别是新入职的医护人员。

3.2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和应急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们也一致认为,具备较高应急能力的医务人员是有效处理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6]。本组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在性别、年龄、学历、岗位中没有差异,工作年限>10年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得分高于工作年限≤10年的医护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应急能力得分为因变量,工作年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如表4。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应急能力增加0.718,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因为部队医院对各级员工有规范化的分层培训,培训内容广泛,涉及心理、急救、创伤、各种操作;定期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训或演练;不定期的抽考、培训,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提高医护人员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锐性,熟悉突发事件处理的流程和应急能力。本研究显示,应急态度与年龄、学历、工作时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发现年龄≤30岁医护人员应急态度得分高于年龄>30岁人群,大专及以下医护人员应急态度得分高于本科及以上人群,工作年限≤10年医护人员应急态度得分高于工作年限>10年的群体。可能年龄轻、低年资的医护人员参加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的机会少,所以应急演练的时候态度认真,高年资医护人员反复参加培训,对应急知识熟悉,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应急态度就不是很积极。本研究以应急态度得分为因变量,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如表6。结果显示在校正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3.3医护人员团队合作能力及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团队合作能力无统计学意义。因其调查对象为军队医院医护人员,有较多针对突发事件的培训,在应对此类事件中有较好的准备。另外部队医院军事任务重,团队合作机会多,每项任务均会抽调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参加,所以团队合作能力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岗位、是否参加过一线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未对团队合作得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4心理压力、应急能力、应急态度、团队合作关系及影响因素  本组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与应急能力显著负相关;与应急态度显著正相关;与团队合作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显示心理压力越大,应急能力越低,应急态度越好,团队合作能力越差。由此可见,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对医护人员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7]。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应急能力培训应该涵盖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队伍建设、监测与预警、应急资源保障、医院感染控制、信息化建设、事后重建和科研与合作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渡病房收治病人的不确定性,给临床医护人员工作带来压力,因此医疗机构需高度重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知识的培训、现场模拟训练,调动不同年龄、层级、职称的医护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