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高阶思维测评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任务设计与教学策略整合研究

刘娜

信阳市胜利路学校 464000

摘要: 在当今教育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然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关注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基于高阶思维测评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任务设计与教学策略整合的有效途径。结合了具体教学案例研究如何设计阅读活动任务以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并提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整合方案,最后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与反思,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高阶思维测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当今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成为重要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如何在其中有效融入高阶思维测评,并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任务与教学策略整合,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基于高阶思维测评的阅读活动任务设计

(一)分析性任务设计

分析性任务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剖析,通过分解文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结构、人物形象等,运用逻辑思维深入探究其内在关系与特点,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与逻辑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局部到整体把握文本内涵。例如,在教授《燕子》一文时,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文本结构对于表达文章主旨和呈现内容的重要性,如同建筑的框架,合理的结构能让文章稳固且清晰。然后设计任务让学生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找出描写燕子外形、飞行姿态、生活习性等不同方面的段落,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辨别不同段落的功能与相互关联,如描写燕子外形的段落是为后文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习性与飞行行为做铺垫,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组织架构,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二)综合性任务设计

综合性任务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整合多方面知识与信息的能力,打破单一文本或学科的限制,促使学生将不同来源的知识融会贯通,在综合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总结共性,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拓宽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以应对复杂多元的学习与生活情境。在学习多篇描写动物的课文(如《燕子》《白鹅》《猫》)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不同作者在描写同一类事物时会因写作目的、个人风格等因素而呈现出各异的主题表达与写作手法。然后设计任务让学生整合这些课文的主题,比较不同作者描写动物的角度、方法和情感表达,归纳出描写动物类文章的一般写作特点和主题表达规律。例如,学生在分析中会发现《燕子》侧重于描写燕子的外形与飞行姿态之美,表达对春天与自然生灵的喜爱;《白鹅》则通过描写白鹅的高傲姿态与独特习性,展现动物的个性与作者的幽默调侃;《猫》更多地从猫的古怪性格入手,表达作者对猫的宠溺之情。学生通过综合对比,总结出描写动物可从外形、习性、性格等方面入手,主题可以是对动物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或对动物特性的思考等,这样的任务要求学生综合多文本信息,促进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三)评价性任务设计

评价性任务设计意在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储备、价值观与生活经验,对文本中的观点、写作手法等进行批判性审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使其不盲目跟从既有观点,而是能够从不同视角分析文本的优劣与价值,从而提升评价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对于《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教师先讲解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蕴含的道理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时代性。然后让学生评价故事中狐狸和老虎的行为与性格,思考这种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四)创造性任务设计

创造性任务设计聚焦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突破原文的框架限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身份对文本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独特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挖掘自身潜力,构建全新的情节、人物内心世界或故事结局,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多元与富有创意。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先阐述从不同角色视角解读故事能够丰富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然后让学生转换角色,以廉颇或蔺相如的身份写一篇日记,描述他们在故事中的内心感受、想法和决策过程。比如以蔺相如为例,学生在日记中可能会写自己面对廉颇的挑衅时,内心虽有委屈但为了国家大局选择隐忍,思考如何通过智慧化解矛盾,以及对廉颇性格的理解与期待和解的心情等。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从不同角度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二、教学策略整合

(一)问题导向策略

教师根据阅读活动任务,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逻辑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如在进行《草船借箭》的教学时,先提出 “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他是如何筹备草船借箭的?”“草船借箭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等问题,从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进一步追问,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锻炼。

(二)小组合作策略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阅读活动任务。例如在综合性任务 “主题整合任务” 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收集不同课文的资料,然后共同讨论、分析、整合信息,形成小组报告。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培养合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在小组合作中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情境创设策略

教师创设与阅读文本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和探究。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通过播放地震相关的视频片段、展示地震后的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地震的恐怖和危险,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文中父子的情感、行为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情境创设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高阶思维的激发。

(四)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例如在进行评价性任务 “文本观点评价任务” 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寓言故事的解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评价提供更多依据。在创造性任务 “故事续写任务” 中,学生可以借助绘画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等工具,将自己续写的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基于高阶思维测评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任务设计与教学策略整合,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需不断反思和改进,以进一步优化任务设计与教学策略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皓天.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DOI:10.27048/d.cnki.ggzsu.2023.000285.

[2]李贵琳.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语文教师语言策略研究[D].湖北大学,2022.DOI:10.27130/d.cnki.ghubu.2022.00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