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探究

董世锋

固安县人民医院,河北廊坊,0655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生命质量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烧心症状评分、反酸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出现胸痛、上腹烧灼感、嗳气、反酸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升生命质量以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病症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中医内科;胃食管反流病;主观症状;生命质量评分
DOI:10.12721/ccn.2021.15742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现阶段,胃食管反流病是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造成该病出现因素众多,通常与患者饮食不规律、不洁,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等有关[1-2]。随着时代发展以及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对衣食住行的要求愈发得高,特别是“食”方面。食物种类多种多样,多数患者缺乏对食物特性的正确认知,导致其面临着患上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此病临床表现为胃部灼烧、吞咽困难等,若是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可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3-5]。对此,在临床上选择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88)岁,平均年龄(64.03±3.29)岁。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64.56±3.3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通过检查后明确为胃食管反流病;(2)意识清楚,能够高度配合医护人员工作;(3)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1)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2)存在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3)重要组织器官衰竭者;(4)存在精神类疾病;(5)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雷尼替丁[国药准字H52020475,贵州万顺堂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5g。用法用量:0.3g/次,每天两次,对于病症较严重者,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添加剂量或者辅以其他药物治疗,如埃索拉美唑[国药准字H20130095,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mg。用法用量:20mg/次,每天两次。

研究组:中医内科治疗。本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肝胃郁热者采取枳实陷胸方治疗,枳实12 g,厚朴12 g,桂枝7 g,薤白8 g,半夏12 g,瓜萎28 g,黄连6 g;脾虚气滞采取枳术半夏厚朴汤治疗。厚朴10g,苏叶10g,姜半夏10g,茯苓9g,生姜9 g,枳壳10 g,白术15 g,甘草3 g;胃阴不足者采取一贯煎治疗;生地10 g,北沙参10 g,太子参10 g,枸杞子10 g,麦冬10 g,佛手10 g,半夏曲10 g,鸡内金10 g,白芍10 g,川楝子6g;肺胃失和患者采取四逆散加左金丸治疗,柴胡10 g,白芍10g,枳实15 g,炙甘草6 g,黄连10 g,吴茱萸6g。上述药方采取水煎煮,每天一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生命质量评分比较。依据患者烧心症状、反酸症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进行症状积分,做好详细记录,依据症状不同分别记录0分,1分,2分,3分,其中0分表示无任何症状;1分表示轻微症状;2分表示中度症状,3分表示明显症状,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生命质量评分共有三个评分量表,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命质量越佳。

(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为:痊愈(治疗后临床病症完全好转,生命体征各项指数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病症及生命体征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临床病症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需要进一步治疗)和无效(治疗后临床病症及生命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病情恶化)4个版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3)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胸痛、上腹烧灼感、嗳气、反酸)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烧心症状评分、反酸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截图1.png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详见表2。

截图2.png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出现胸痛、上腹烧灼感 、嗳气、反酸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详见表3。截图3.png截图3.png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大部分人饮食不规律,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呈现直线上升趋势[6-8]。临床上通常采取西医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复发率较高,若是长期服用药物,机体可产生耐药性。而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可知采中医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9-11]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烧心症状评分、反酸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通过本次研究可知采取中医内科治疗利于改善烧心症状评分、反酸症状评分,提高临床治疗率。中医内科治疗通常讲究病症治疗,依据不同病症选择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措施,对肝胃郁热者选择枳实陷胸方治疗,能够起到去火、清肝的作用;脾虚气滞者选择枳术半夏厚朴汤治疗,起到健脾、理气的效果;胃阴不足者选择一贯煎治疗,可达到益胃、化痰的功效;肺胃失和者选择四逆散加左金丸治疗,起到清热、降逆的功效[12-13]。因此,采取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出现胸痛、上腹烧灼感、嗳气、反酸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通过本次研究可知采取中医内科治疗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既往临床上采取西药治疗,加之此病需要长期治疗,但是长期口服雷尼替丁、埃索拉美唑等药物,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而中医内科治疗遵循辨证治疗,根据每种病症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治本[14-15]。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升生命质量以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病症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