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颈椎零切迹融合器手术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疗效分析

李林军 刘立 张宇 贺玺平

眉县中医医院,陕西宝鸡,722300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R)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颈椎零切迹融合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比试验,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CR患者共计116例为参考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进行微创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Zero-P)手术治疗的常规组和在此之上增加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口服+按摩)治疗的观察组,均58例。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于治疗前(T1)、治疗3d(T2)、治疗3个月(T3)疼痛情况(VAS)和颈椎功能情况(JOA)、患椎椎间隙高度、矢状面Cobb角并比较。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96.55%的治疗优良率较常规组的81.03%有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在VAS、JOA评分方面,两组于T1时刻的各项评分均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与T1时刻相比,两组T2、T3时刻的VAS和JOA评分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在患椎椎间隙和矢状面Cobb角方面,两组于各个时刻的两项指标均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而与T1时刻相比,两组T2、T3时刻的两项指标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针对CR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与颈椎零切迹融合器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有效促进后康复进程。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零切迹融合器;中西医结合疗法;VAS;JOA
DOI:10.12721/ccn.2022.1578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颈椎病也称颈椎综合征,临床表现以颈肩部疼痛、麻木和乏力为主[1]。是一种因劳损、外伤或老年退行性变造成颈椎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的一种病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是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这种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2]。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是由一侧或两侧的脊柱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以剧烈的疼痛和不适为主要表现,会对病人的生存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该疾病的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但传统手术具有高峰等、创伤严重的不足[3]。近年来,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零切迹融合器问世,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术(Zero-P)应用较多[4][5]。为了更好地改善病人的预后,我们对部分采用Zero-P术式的CR患者联合进行了中医综合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住院治疗的CR患者共计116例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进行颈椎零切际融合器手术治疗的常规组和在此之上增加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口服+按摩)治疗的观察组,均58例。常规组中男、女病例分别为33、25例,年龄分布为37-78岁,平均(54.83±6.41)岁,病程4-35个月,平均(12.53±3.41)个月;观察组男、女病例分别为31、27例,年龄分布为38-77岁,平均(53.91±5.97)岁,病程5-35个月,平均(12.35±3.18)个月。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医院论理委员会已对本次研究进行审核并予以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x̄±s]

截图1742188125.png

纳入标准:①中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者;②进行手术治疗者;③能够进行有效交流者;④配合度较高者;⑤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仅符合一种诊断标准者;②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者;③无法进行手术者;④肝、肾功能异常者。

1.2方法

1.2.1常规组:实行Zero-P手术治疗。

1.2.1.1术前准备:①术前准备:全面检查手术前各项检查,血液生化指标,心电图等,明确病变部位,制订相应的处理方案;②喉功能锻炼:指导病人进行喉功能锻炼,牵拉、牵拉,使病人能忍受术中牵拉动作,降低术后反应;③枕颌带牵引:术前先用5-10 kg的重量对颈椎进行牵引,扩张椎间隙,然后进行间歇牵引,每10分钟休息0.5分钟,1次/天,每次20-30分钟,连续2-3天。

1.2.1.2手术: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将一层纱布盖于额上以保护皮肤,用长布胶带将前额固定。为了防止在X光机透视过程中C5-7被双臂遮挡,使用布胶带将两侧肩膀和上臂进行向下的牵引并固定。取右侧颈横切口3 cm左右,将上、下位椎前缘分离,定位器标记后透视确定病灶位置,使用器械打开椎间隙,将前纵韧带切开,再切开纤维环,清除髓核和于椎体后侧增生的骨赘。将后纵韧带使用三角钩刀切开,使用咬骨钳暴露硬膜。试模后选取适当的Zero-P模具,将自骨体取下植入其中并打入。使用C型臂X光机透视确定植入情况,松开撑开器,将稳定螺丝拧入椎体,再次透视确定螺钉情况,然后冲洗创面,放置引流管,缝合包扎伤口,敷贴固定。术后常规进行抗炎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1.2.2观察组:手术方式同上,于手术后第2天增加中医综合治疗。

1.2.2.1中药口服: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时期的不同给予相应中药口服治疗。①术后恢复早期(1-3周)给予活血止痛汤加减,药物组成为:紫荆藤12g,土鳖虫和川芎各9g,当归和川牛膝各8g,杜仲和黄芪各6g,红花、没药、陈皮、乳香、三七和肉桂各3g;②术后恢复中期(4-8周)给予舒筋活血汤加减,药物组成为:黄芪、鸡血藤和牛膝各12g,五加皮、杜仲、红花和枳壳各9g,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天麻、续断、骨碎补和青皮各8g;③术后恢复后期(9-12周)给予八珍汤加减,药物组成为:人参和血鸡藤各15g,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和熟地黄各10g,川芎、杜仲、灸甘草和大枣各8g。1剂/d,分早、晚两次温开水冲服。

1.2.2.2按摩:由专业的按摩师按揉双侧颈项肌、三角肌、肩胛肌,重点按风池、天牖、乘风、大椎、肩髃、肩井、肩髎等穴位,每次30分钟,1次/d。

1.2.3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的判定:症状完全消除能够正常生活为优;症状轻微且日常生活轻微受限为良;症状有所减轻但是日常生活受限为可;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差。除差外均属于总有效范畴。

1.3.2对疼痛的测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进行,分值为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1.3.3颈椎功能测定的采用颈椎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进行,分值0-17分,得分与颈椎功能呈正相关。

1.3.4使用CT测定患椎椎间隙高度、矢状面Cobb角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数据分析软件,用x̄±s和率分别描述计量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情况

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98.28%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的96.55%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96.55%的治疗优良率较常规组的81.03%有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情况[n(%)]

截图1742188141.png

2.2两组VAS、JOA评分情况

在VAS、JOA评分方面,两组于T1时刻的各项评分均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与T1时刻相比,两组T2、T3时刻的VAS、JOA评分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见表3。

表3两组VAS、JOA评分情况(x̄±s,分)

截图1742188153.png

注:*组与同组T1比较,*P<0.05。

2.3患椎椎间隙高度情况

在患椎椎间隙方面,与T1时刻相比,两组于T2时刻、T3时刻的椎间隙高度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而两组于组间比较均始终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4。

表4 患椎椎间隙高度情况(x̄±s,mm)

截图1742188161.png

注:*组与同组T1比较,*P<0.05。

2.4矢状面Cobb角情况

在矢状面Cobb角方面,与T1时刻相比,两组于T2时刻、T3时刻的椎间隙高度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而两组于组间比较均始终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5。

表5矢状面Cobb角情况(x̄±s,°)

截图1742188174.png

注:*组与同组T1比较,*P<0.05。

3讨论

当下,CR在西医治疗方面可分为非手术治疗(牵引、制动、药物治疗等[6])和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间盘置换术等[7][8])。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也有少数病人效果不佳,需进行手术。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微创Zero-P手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治疗,其能够降低手术创伤、提高疗效。

中医将CR归属于痹症、眩晕的范畴,是本虚标实的疾病类型,本为肝肾亏虚和正气不足,标为邪内外侵,经络痹阻[9]。根据术后时期的不同、患者康复需求的不同,给予适当的药物口服以达到当下治疗的目标。按摩疗法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的作用,通过按摩可以使颈部肌肉痉挛得以改善,从而促进血气通常、疾病康复[10]

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98.28%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的96.55%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而观察组96.55%的治疗优良率较常规组的81.03%有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在VAS、JOA评分方面,两组于T1时刻的各项评分均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与T1时刻相比,两组T2、T3时刻的VAS和JOA评分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在患椎椎间隙和矢状面Cobb角方面,两组于各个时刻的两项指标均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而与T1时刻相比,两组T2、T3时刻的的两项指标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P<0.05)。

综上,针对CR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与颈椎零切迹融合器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有效促进后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