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古诗词吟咏教学实践初探

赵春香

新疆且末县第二中学,841900

摘要: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有一定难度,古诗词教学中借助古人创作时使用的古典吟诵在,可以通过音声高低起伏准确把握情感,同时结合经典赏析加深主旨认识,掌握诗词创作艺术,进一步营造诗词创作环境,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创造性吸收。吟诵教学作为一个传统的方式,由于其本身与古诗词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本文主要围绕初中古诗词吟诵教学进行探讨,并阐述提升语文鉴赏素养的难点及突破建议。
关键词: 诗词教学;古典吟诵;中学语文
DOI:10.12721/ccn.2024.15719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类型多样,选取灵活科学,设置有助于学生对传统古典文学产生更全面的认知,提升艺术赏析能力,需要中学语文老师更加重视节律,现根据古典诗词吟诵就这部分的教学提一点建议。

一、平仄押韵,吟诵强化诗感

吟诵的“诵”,早期指的是“背诵”,它与“读”“歌”“咏”“吟”等发声关系密切。吟诵是一种综合艺术,腔调有比较大的随意性,节拍的快慢和字音高低都可以灵活处理。而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是课程内容和方式方法要适应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阶段,零基础的情况下你让他去琢磨,去感受,只会造成混乱。因此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就尤为重要。相对幼儿教育,中小学阶段有些语文教师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或者天资所限,不是很适合在课堂上“引吭高歌”。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美听很重要,只有听起来很美孩子才愿意去模仿,而很多老先生原汁原味的吟诵调在课堂上播放引起哄堂而笑,因为略显怪异。所以专家们提出的普通话吟诵就非常有价值,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兼顾文艺欣赏和美听,从师范生入手进行基本而专业严谨吟诵节律培训,融合音乐、舞台等多种因素鼓励加工再创作,其后把这份文化遗产继续推广出去。在中学阶段的诗词教学中,参见经典教学案例基本都涉及到平仄和押韵知识,学生可以简单区分诗歌类型、律诗的特点、词的艺术风格等等。但是诵读主要还是通过朗读,如《观沧海》教学案例中通过老师和学生带感情地反复朗读区分各种写景句子、抒情句子。比较有特色的增加“悟诗”设计,通过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和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来理解作者的胸襟抱负。这种教师为主导的体悟方式基本限于课内古诗词,课外诵读的部分就没有那么多教学时间可以去深入引导和分析。朗读有助于学生带入情感,更好地与古人达到情感交流,实际上老师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古典诗词吟诵方式,还可以更贴近古人的艺术创作现场。

二、音声相和,体会情景交融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诗词吟诵都比较感兴趣,但在推广中顾虑最多、难度最大的就是考虑“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还是因为音韵节律知识较为匮乏。古典的“吟”和表演式的朗诵有较大不同,它是一种基于自身对诗歌理解的读法,声音比较细,是一种创造、回味式的“读”。通过吟诵,具体可以怎么样更深入地学习古典诗词?首先现有诗词一些押韵,韵字凭借口耳已经很难辨别,这是古今音演变的情况。现在的流行歌曲中单押等概念很流行,这是为了方便记忆增强音乐效果的规律,学生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但流行音乐歌词往往简单甚至还有一些媚俗的趋向,需要重视采用适当方式去引导。而古人的诗歌平仄押韵的精心搭配,是为了营造和诗词主旨契合的特定腔调,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用韵是平声韵、偶句用韵、一韵到底。这其中“别”“觉”“为”是去声,“探”也是去声,而“看”是平声。两个“难”字是复词重言手法,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诗歌本身对仗严谨再加上精巧的用韵,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呼应了无题系列千古难辨的主题,产生这样的语感是建立在对词语反复吟诵基础上。

三、委曲达意,贯彻读写一体

单纯通过诗词平仄的长短轻重去诵读激发情感,不够准确掌握诗歌的核心。吟诵时还要结合名家的权威判断加深理解。王国维在论词的《人间词话》中提出过“隔”的概念,“隔”的概念指出了诗词委婉抒情达意的艺术需要,但诗词的理解需要学生打破这层“隔”,突破时间和空间和表达的限制。如讲解《使至塞上》时,经典教案侧重的是分析它呈现的三个美: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这是艺术创作技巧直观评价。曹雪芹曾经借《红楼梦》中香菱之口评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讲透了,学生们往往失去了深入探究的兴趣和思考能力。诗词要反复玩味咂摸,在高低平仄间体会,长此以往对于中学生提升的不仅是语言,也是理解和表达能力。优秀的表达和写作不是求奇,而是平中见巧。通过音声配搭了解情感,借助古今名家论断更准确地探究深意。掌握了古典吟诵“平长仄短”等基本节奏规律,即使教学时长有限,学生也可以简单判断或查阅资料逐步自行吟诵。发挥吟诵在课内外古诗文诵读中的作用,其实是借助节律加强记忆、提升鉴赏能力的一个方式。认清现代社会并不缺少诗词文化的创作土壤和传播基础,中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古典文化具体实践形式的价值,优选诗词引导体悟,掌握技巧融汇古今。把握好提升公民素养的关键时期,做好诗词创作的基础工作,等待我们的将不再是四不像的古风歌词。

结语

初中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此时应该针对学生开展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诗词吟咏课程的有效开展,能够深化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诗词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记忆和理解,减少因为传统教学方式僵化带来的重复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参考文献

[1]庞东建.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古诗词吟诵[J].赤子(中旬),2014(4):174.

[2]钱新设境、感知、鉴赏、诵读:初中古诗教学的“四步走”[J].常熟高专学报, 2004(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