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融合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探讨

覃晓玲

象州县中学,545800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诗词鉴赏教学巧妙融合,创设情境、优化课堂。通过图片、影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方式再现古诗词意境,引导学生跟着镜头走进诗词的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品味诗人词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让课堂洋溢着诗意词情,滋润着学生心田,从而深化学生把握诗词中的情感意韵,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情感鉴赏教学现状,着眼于信息技术2.0应用价值,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

(一)突出功利主义取向。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教学以高考为核心,以传授考试技巧为导向,以追求学生高分成绩为目标,弱化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倾向机械式转授。

鉴于高考压力和学生成绩,教学中教师自身对诗词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收这些不属于自身理解的鉴赏信息,机械式记忆教师给出的答案。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高效学习。我国的诗词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需要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揣摩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单纯依靠教师的传授,学生只停留在一首诗词的鉴赏模板,忽略了学生品味的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词意,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感到厌倦,不敢兴趣,产生对诗词鉴赏学习抗拒心理,导致诗词教学难度性增大。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熟,信息技术将广泛渗透教学各个环节,高中语文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由于年代久远,更需要师生穿越历史时空咀嚼品味,信息技术能还原当时时代背景,促进学生情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信息技术下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关键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融合的价值

 (一)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师拓宽视野。

高中语文诗词具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等特点,教师要全方位理解诗情词意,必须把诗词融入当时政治、经济及文化,而教材提供文本资源有限,不利于多角度分析体会诗词,而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技术支撑的新平台为我们提供便利,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整合资源、形成教学教案,在此过程中可丰富教师的知识,拓宽教师视野。如鉴赏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歌,教材只简单提供杜牧生活时代和文字的解释,而要深刻体会“四百八十寺”“烟雨”等,必须明确杜牧的身份和所处的历史背景,理解这些,就需要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平台,从技术平台上教师获取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知识,全面解读诗歌内涵。

 (二)有利于高中学生提升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根据高中生处在青春期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资料,如鉴赏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于这首诗情景、环境、气氛,让学生在声情并茂诵读诗词感受诗词韵味,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三)有利于诗词鉴赏教学效率提升。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激发、聚焦、深化”学生,提升教学效率。一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将枯燥乏味、呆板僵硬的诗歌内容有效生动的展现在屏幕上,塑造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内驱力。二是聚焦学生注意,用具体的图片、短片及音乐等现代技术展现古诗词,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加速学生与诗词感情认同、心理认同、知识认同。三是深化知识内涵,信息技术多方面融合诗情词意,多层次一一展现知识点。构建立体化整首诗词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渗透教育教学,可将没有活力的教学内容赋予充满生命力。信息技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成为开展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有效载体。一是巧设情景。语文教师将诗词当中描写的意境场景用信息技术的图片、音乐、短片等形式展示出来,将教材中的内容变成动态的表现手法。二是用活情景。引导学生跟着镜头走进诗词的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品味诗人词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感受作者心情与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一课中,本人首先播放歌手平安演唱的《沁园春·长沙》歌曲,营造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其次在屏幕上运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北国春光美丽雪景图片,通过音乐与图像的层次切换,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沁园春中大地冰雪覆盖、满天雪花飞舞的景象,最后让学生谈感受、谈体会 、谈收获,课堂洋溢着学生青春的风采,使学生深刻领会作者满怀一腔热血写下这首词的内涵。

(二)拓展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理解。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教师过多依赖于教材中内容进行授课,但文本教材资源单一,只用教材知识开展诗词鉴赏教学,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难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而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进行课堂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如上《荆轲刺秦王》一课,本人播放用现代历史故事翻拍的短片给供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诗歌描述场景背景,真实感受到当时是怎样的刺杀动机及具体表现,深层次认知《荆轲刺秦王》创作背景及要表达深刻含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主动线上线下探究荆轲与秦王是怎么样的历史人物,人物特征是什么,拓展了学生学习内容及教材内容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利于学生对诗词理解,增长学生见识。

(三)营造诗歌意境,提升综合水平。

高中语文诗词教材中,很多诗词描绘的场景非常优美,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直观将祖国大好河山、苍翠欲滴等景象演示,刺激学生感官,启迪学生心智,提升诗词审美鉴赏能力,如本人在上《荷塘月色》一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荷塘月色歌曲,并展示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相关荷塘月色的诗词,同时播放一些江南秀丽人家古巷雨景、夜晚皎洁的月光等美景,营造良好诗歌意境,勾起学生对池塘月光景象的遐想,深化理解古诗词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深度融合教育教学,学科资源素材得到有效的搜集及整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诗词知识探索欲望,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芳.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2(27):32-35.

 [2] 殷育青.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2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