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AMI患者行PCI术后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研究

赵世敏 汪勤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1

摘要: 目的 探究AMI患者行PCI术后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分为常规组、急救组,各60例。常规干预组采取常规措施进行干预,急救护理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护理进行干预,分析患者PCI术后情绪影响因素、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两组人群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其教育层次、经济情况对比,P<0.05;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 通过家庭无缝隙护理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干预,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理情绪;家庭无缝隙护理
DOI:10.12721/ccn.2023.15716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的炎症反应、血栓引起的疾病称为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心脏急症。以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为主要特点,以持续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发病率较高[1-2]。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作为治疗心肌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快速缓解因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帮助心肌血液灌注,促进心肌恢复[3-4]。大量资料显示,PCI术后患者复发率未明显降低,且受心理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除有效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外,配合二级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5]。因此,本文研究设立实验,采用家庭无缝隙护理干预策略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其心理情绪变化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分为常规干预组、无缝隙干预组,每组各60例。常规干预组包括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4.5±12.3)岁;急救护理组包括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3.5±11.4)岁。本文研究内容均已告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肌梗死诊断标准[6];②入院直接行急诊PCI术患者。

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全者;②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患者;③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  常规干预组:进行常规护理,即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做好心电监护,术后予以患者健康教育和指导,注意积极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及术后体征变化。

1.2.2 急救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集合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护理干预。由主任医师、护士各3人组成,明确小组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建立护理档案,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家庭无缝隙理念护理技能学习,帮助组员提高护理意识及专业水平。(1)于术后1d,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主动活动肢体及术侧踝泵运动进行指导,3次/d,3min/次;(2)术后2d,指导患者坐于床边,四肢关节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并协助患者使用床边坐便器等部分生活护理。2次/d,每次20min左右;(3)术后3d,指导患者完成康复操3min及短距离50m慢走,2次/d;(4)4d指导患者完成5min康复操及短距离50m慢走,2次/d,并协助患者自行完成卫生护理;(5)与术后5d,指导患者完成10min康复操及短距离100中速不行,2次/d,同时在安全监护下常识下楼梯3阶;(6)术后6d,指导患者完成中速步行150m,2次/d,并于安全监护下下1层楼梯;(7)术后7r,指导患者完成150m中速步行,2次/d,并于安全监视下尝试上楼梯。

1.3观察指标  (1)对患者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2)焦虑、抑郁情况变化  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7]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通过20个反应抑郁主观感受项目对SDS评分进行评分,每个项目按照症状出现频度分为4级评分,其中10个为正向评分,10为反向评分。自评结束后,将20项所得分数相加后乘1.25得标准分。SDS标准分评分标准分解值为53分轻度抑郁分值为53-62分、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进行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两组人群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年龄、性别、吸烟史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人群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其教育层次、经济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Tab.1  Table 1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moodimage.png

2.2  心理情绪变化评估  患者SAS、SDS评分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且急救护理组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SAS、SDS评分对比[(x̄±s),分]

Table 2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x̄±s),分]image.png

3讨论

3.1  心肌梗死行PCI术治疗意义

心肌梗死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细胞缺血、梗死,进而发展为坏死,同时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脑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8]。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心肌梗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主要治疗手段,可快速缓解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使心肌血液灌注恢复,但受患者心理情绪等多种原因影响,其预后效果较差。相关临床数据显示,患者术后心理情绪对预后影响较大,易引起病情复发等不良事件[9]

3.2  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研究显示,疾病后遗症、手术、经济条件等多种影响因素均对患者心理情绪造成影响[10]。焦虑、抑郁作为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常见的心理疾病均受上述因素影响,造成其心理负面情绪严重,对预后造成严重威胁,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因此,采取科学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3.3  家庭无缝隙护理干预意义

相关资料显示,传统护理措施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干预效果并不明显。家庭无缝隙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常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缝隙,分析其生成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干预,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帮助患者缓解心理情绪。

3.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家庭无缝隙护理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干预,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Harrington DH, Stueben F, Lenahan CM.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dical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s. 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 2019 Mar;31(1):49-64. 

[2]臧守亚,刘艳伟,张驰, 等.健康管理网络平台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研究[J].临床医学进展,2020,10(09):2102-2107.

[3]Huang S, Frangogiannis NG. Anti-inflammatory therapie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ailures, hopes and challenges. Br J Pharmacol. 2018 May;175(9):1377-1400. 

[4]Tea V, Danchin N, Puymirat E. Infarctus du myocarde du sujet jeune : spécificités épidémiologiques et facteurs de risqu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patient: Epidemiological specificities and risk factors]. Presse Med. 2019 Dec;48(12):1383-1386. French. 

[5]张东红,张丁予,关明子, 等.心肌梗死溶栓疗法评分及评分要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发心源性休克并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0):1171-1173.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0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6):1-7.

[7]张迪,肖一峰.正念减压训练对心肌梗死患者重返不良情绪、压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8):1328-1329.

[8]Oliveira JB, Soares AASM, Sposito AC. Inflammatory Response Dur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v Clin Chem. 2018;84:39-79. 

[9]杜书敏,李云鸿,周海燕, 等.焦虑抑郁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hs-CRP、hs-cTnT、住院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5(7):816-821.

[10]何锦贤,卢燕冰,何冠霏, 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护理配合的效果观察[J].健康之友,2020,(1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