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及中成药进行检验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因此,中药及中成药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药理研究与临床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了中药及中成药的生产厂家应当对其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的药品不能上市销售。中药及中成药检验合格后,可进入药品采购企业。中药及中成药企业要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其中包括原材料的检验。中国中药材栽培面积大,但各地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假冒伪劣药品,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生产,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中药及中成药的检验十分重要。要保证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与安全,就必须不断完善检验手段,加大监督力度,保证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药品检验概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药物安全性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药品安全事件频发,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为人们的用药安全敲响了警钟。药品检验是保证药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药质量检验的根本任务是预防危害人类健康的药物流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任何进口药物(含中药)及出口成药,均需经国家卫生监督机构检验,才能进出口。中药企业为确保药品质量,成立了专门的质检部门,对药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主要包括原材料的审核、药品的放行以及现场的检验[1]。药品的质量检验主要有药品的含量和纯度等。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76条所述,“批”是指根据规定在同一生产周期,生产的相同质量与性质的药物。这表明,“批”反映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质量一致性。中药企业在制药过程中,对同一原料、同一生产工艺所生产的药品,一律以同一批次标识。批号是指药品的生产日期与批次,可以推断出药品的保质期、贮存期,便于取样检验,同时也能反映出药品的质量等级。
二、中药及中成药开展检验工作的意义
加强中药及中成药的检验工作十分必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中药及中成药安全问题有利于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当前,我国中药及中成药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已成为评估药品总体水平和减少安全性风险的基本要求。提高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水平,保证市场上的药质量及进出口中药及中成药的安全性,对于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药及中成药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应该设立一个专业的质量检验和管理部门,对生产和销售的药品实行严格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要对中药及中成药进行质量检验,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控,对原材料进行审核。中药及中成药常用的鉴别方法有薄层色谱法等。加强中药、中成药的质量检验,对于提高我国医药产业信誉具有重要的影响。保证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安全,有助于促进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
三、中药及中成药检验的相关问题
目前,在我国中药及中成药检验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检验方法不规范、质量标准不统一与检验设备不完备等问题。
(一)质量标准不统一
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是一个普遍现象。但由于中药材的品种较多,加之采摘时间、生长环境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药材的质量标准难以统一。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有些中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采用掺假掺杂、劣质原料的原料,这对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与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另外,中药及中成药的检验方法也较为繁琐,要达到精确的检验,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同时,也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有可能出现不良资产流入市场。某些中药成分,特别是长期服用或有特殊病症者,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加强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才能保证中药及中成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3]。
(二)检验方法不规范
检验方法的不规范,将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若检验方法不够规范,则会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从而不能正确评估药品的质量。不能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不仅会给人们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还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中药及中成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对病人的疗效及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检验手段不够规范,企业就不能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更不能保证中药及中成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使用不规范的检验手段,不仅会损害中药企业的信誉,还会降低药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果药品质量不能保障,不仅会影响消费者对监管机构的信任,还会损害中药企业的品牌形象,降低市场占有率,严重时还会面临法律诉讼。所以,中药及中成药生产企业应注重检验方法的规范化,并在检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管[4]。
(三)检验设备不完善
部分中药房可能会采用目测、口感与气味等简单而传统的检验手段,但这样的检验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药品的真实质量。现有的检验设备不够完备,不能对药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纯度和微生物含量等进行全面的检验,从而对药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除了检验设备的不完美,检验人员的素质也十分重要。在检验过程中,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检验技术,检验人员往往不能准确、高效地开展检验工作,造成检验过程中出现“盲区”或“盲点”。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很容易因使用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中成药而带来健康隐患。所以,有关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及中成药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并鼓励企业加大投资,购买先进的检验设备,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
四、中药及中成药检验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标准
根据调研资料,现有中药及中成药企业中(30%)达不到质量管理要求,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因此,需提高中药企业的生产水平,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为保证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应加大中药及中成药标准的制订与修订力度,以及药品检验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应结合有关的研究资料和临床经验,对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据统计,我国已颁布的中药及中成药质量标准已达5000余种,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只有对质量标准的持续提升,才能有效地保证中药及中成药的安全与有效,使人们的用药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5]。同时,还应加强对中药及其生产过程的监管。通过制定完善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化生产工艺,保证中药及中成药的生产符合相关标准,从源头上保证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二)完善中药及中成药质量检验制度
如何构建完善的中药及中成药质量检验系统,是保证中药及中成药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中药企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每一批药品的质量都符合统一的标准。该规范应包含原料检验要求、生产过程监测指标以及成品检验。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药品生产的统一与可追踪。这就需要使用标准化的药品的检验方法。对于不同的中药或中成药,其检验方法也不尽相同。对检验方法进行标准化,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药品检验是评估药品质量的标准。同时,也要加强质检团队的业务素质。检验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中药学与药学专业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检验方法及设备,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及判断能力。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评估,使质检团队的业务素质持续提高,从而使质检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检验系统,既能保证中药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又能增强消费者对中药的信赖,推动中医药行业健康发展。为此,各级监管机构与企业应加强对中药的检验工作的关注,全面提高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水平,为人们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6]。
(三)中药企业加大投资,购买先进检验设备
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为保证其质量合格,应增加投资,购买药品检验设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监测,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的检验和处理,从而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统计,部分中药生产企业通过引进检验设备,其药品的质量合格率有了显著提高。比如,一家中药企业引进了 HPLC等先进的设备,检验板蓝根颗粒。结果表明,板蓝根颗粒中活性物质的含量符合规定,因此,顺利地通过了质检部门的抽检,并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肯定。同时,要强化检验设备的维修、校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只有确保检验设备的良好运行,才能有效地提升药品的质量,从而获得人们的信赖。此外,在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的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其能够熟练地使用设备,并能准确地解读检验结果。通过定期的训练及实际操作,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降低操作错误的概率,进而确保生产的质量与安全性[7]。
(四)强化中药及中成药的监督管理
为了保障药品的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中药及中成药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批和日常监管,保证中药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企业,采取吊销营业执照、罚款等措施,对违法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例如,近几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加强了对中药制造企业的管理。CFDA通过加大抽检频次,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中药及中成药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监管,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对违法企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通过发布违法企业名单和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手段,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虚假广告不仅会对消费者消费造成误导,还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所以,有关部门要对中药及中成药的广告进行审查,杜绝不实的宣传,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对一些宣传有特殊功效的中成药,要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广告的真实性,不要让消费者产生误解[8]。
(五) 加强对中药及中成药市场的监测
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必须加大对中药及中成药市场的监测力度。在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的同时,对上市中药及中成药的抽检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比如,可以对一些常见的中草药或药材进行周期性的检验,以保证药品的质量。例如,对常用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可取样化验,以保证其功效与安全。对于中成药而言,在检验其活性成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生产过程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生产环境的检查,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药品进行检查。比如,六味地黄丸等常用的中成药,要对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状况进行定期抽查,以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性。此外,还应构建中药追溯系统。通过追溯系统,监管机构可以对药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保证中药材来源的安全性,增强对药品的可溯源性和可控性。例如,制药企业已将生产日期、批次等信息标示在药品的包装上,以方便监管人员及消费者了解其生产流程。
结论
总之,中药及中成药质量检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保证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与安全,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大对其质量检验力度,构建完善的监督制度。
参考文献:
[1]杨金来. 薄层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 39 (01): 71-73.
[2]钱程, 周海峰, 吴建博, 韩力, 张敏, 王子玉, 陈志龙, 郑松柏. 中药汤剂版Morisky8用药依从性量表在服用中药汤剂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 20 (33): 71-75.
[3]王冰, 郭巧技, 王洋, 周碧乾, 李君瑶, 苏畅, 关潇滢, 高咏莉, 王淑红. 中药异常检验结果调查方法的建立[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2, (11): 98-107+162.
[4]张晓丹, 刘宏, 邹洪平, 黄昊, 邓淑晶. 薄层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2, (10): 45-47.
[5]徐姗姗. 中药炮制品检验中不合格问题分析与质量改进措施[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 31 (11): 92-94.
[6]马子坤, 韩冉, 王琦, 吴楠, 徐杰, 白雪. 3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凝血功能检验的体外干扰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 20 (07): 1296-1298.
[7]孙继爽. 中药炮制品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标准化, 2022, (06): 226-229.
[8]程显隆, 李明华, 郭晓晗, 杨建波, 荆文光, 康荣, 魏锋, 马双成. 中药补充检验方法研究及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2, (03):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