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特异度与敏感度研究

杨永丽

河南省许昌北海医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 分析糖尿病诊断采用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2月-2022年11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和最终确诊为糖尿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依据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临床中均进行了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检验,观察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糖水平,分析其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数据:探究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9.34±1.83)%,对照组为(4.26±1.52)%,t值为21.354,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8.67±1.31)mmol/L,对照组为(3.79±1.05)mmol/L,t值为29.067,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为(11.32±1.84)mmol/L,对照组为(6.62±3.15)mmol/L,t值为12.883,P值为0.000,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特异度为94.00%,敏感度为100.00%,空腹血糖特异度为98.00%,敏感度为99.00%,餐后2h血糖特异度为57.00%,敏感度为89.00%。分析:探究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指标探究组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能够有效辅助诊断。结论:糖尿病诊断采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具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糖水平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在临床诊断中有显著的运用价值,应该进行广泛推荐。
关键词: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诊断;特异度;敏感度
DOI:10.12721/ccn.2023.15903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比较高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我国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在9.6%--11.7%,数据表明我国为糖尿病高发国家,成年人中糖尿病患在1.2亿人次以上,由此可见这一病症不仅在中老年人群中会发病,病患人群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这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密切的关系[1-2]。糖尿病的主要病症的为血糖持续增高,临床中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在90%以上,占绝大部分,大部分患者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或分泌不足有直接关系,在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中两种状况同时存在。血糖的持续增高会对患者的心脏、肾脏、神经、血管以及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患者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尽早进行血糖控制对患者的机体健康保障有重要意义,这使得早期病症诊断尤为重要[3]。本次研究随机选择在我院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确其临床诊断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开始于2020年2月,结束于2022年11月,共100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参与此次研究,健康体检者均为各项检查指标在正常范围者,糖尿病患者剔除和选取标准:剔除伴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剔除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剔除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剔除精神异常或者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选取符合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选取近3个月未服用过降糖药物或者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选取临床检查资料完整的患者[4]。依据临床检查与最终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予以分组,探究组100例,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低值为40岁,高值为77岁,平均年龄(59.76±4.36)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5.64年,中位数1.23年;对照组100例,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最小为41岁,最大78岁,平均值为(60.42±4.5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没有意义,P>0.05,院方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研究有意义。

方法

所有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均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清晨空腹状态下到院进行肘静脉采血,肘静脉取血5ml,2ml选择含有乙二胺四乙酸的采血管,3ml选择普通的抗凝管,在此之前由相关的医生告知患者和体检者血液采样与检查的意义和重要性,2ml血样进行常规离心处理,离心速度设置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15min,取上层血清,良好保存用于相应的检验中。糖化血红蛋白检验采用MQ-2000PT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依据高效液相色谱法开展具体的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试剂选用贝登医疗器械提供的配套试剂,注意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书进行相应的操作,注意细致进行每一个步骤操作,尽量减少误差,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障其在临床中辅助诊断的价值,所有的检验和检测需在取样后2h内完成[5]。采用葡萄氧化酶法检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具体的检验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以及院内的规章制度开展。3ml抗凝管中的血样在血液凝固后放置在离心仪中进行相应的处理,离心速度为3500r/min,离心时间为15min,血清分离后去取上层血清,及时保存在-20℃的环境中,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具体运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用早餐期间,保证75g葡萄糖,在餐后2h进行静脉采血,放置在抗凝管中,同样进行离心处理和相应的检测开展,明确餐后2h的血糖水平,详细记录具体各项的指标[6]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糖水平,分析其特异度和敏感度,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在我院实验室进行检查,血糖需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特异度与敏感度需依据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辅助状况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绘制,以此观察各项指标对在临床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7]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行X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探究组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的比较

探究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对比1.png2.2分析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特异度与敏感度

探究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为正相关关系,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有效辅助诊断。数据见表2。

表2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2.png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对其具体发病机制还未明确,近几年这一病症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且具体的发病人群有显著的年轻化特征,糖尿病患者血糖会明显增高,而血糖的增高会对机体的多个靶器官造成损害,继而引发相关的并发症,增加疾病治疗难度的同时加重对患者机体的损伤,随着病症的加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现阶段对这一病症还没有良好的根治方式,尽早进行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是糖尿病采取的主要治疗措施。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相结合而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其与微血管和大血管的病变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实际临床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常作为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8]。赵倩[9]等人的研究中,在糖尿病辅助诊断中采用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水平联合检验方式,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患者也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重度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轻度糖尿病患者,可见其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不仅能够进行糖尿病诊断,还能良好反应病症的严重程度,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采用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方式,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良好辅助糖尿病诊断,数据显示:探究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9.34±1.83)%,对照组为(4.26±1.52)%,t值为21.354,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8.67±1.31)mmol/L,对照组为(3.79±1.05)mmol/L,t值为29.067,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为(11.32±1.84)mmol/L,对照组为(6.62±3.15)mmol/L,t值为12.883,P值为0.000;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特异度为94.00%,敏感度为100.00%,空腹血糖特异度为98.00%,敏感度为99.00%,餐后2h血糖特异度为57.00%,敏感度为89.00%,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原因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是酶催化的化合物,血糖水平和红细胞活化状况均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产生,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4-6%内,糖尿病患者疾病在持续恶化过程中可升至10%以上,严重时可达到更高的水平,而这会促使血糖水平进一步提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会互相促使增高,呈现一种恶性循环状态,可见这一病症在临床中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能辅助病症诊断,但相对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相对更加稳定,可在任何状态下进行检测,而血糖易受饮食等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更适合用于长期血糖水平分析中,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互关联,在进行单独检验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中进行联合检验能够更加良好辅助诊断,有更高的诊断运用价值[10]

综上: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方式,能够更加良好反应患者的血糖状况,相对来说诊断应用价值更高,在实际临床中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路珊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3):47-50.

[2]何丽芝,黄勇敏,陈伟儿.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32(07):850-852.

[3]王云燕.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清C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04):123-125.

[4]王新.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1):74-77.

[5]徐静.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1):119-120.

[6]龚勇勇,姜友红.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02):10-11.

[7]敏煜真.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21,50(09):85-87.

[8]李各强.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7):2462-2463.

[9]赵倩,胡红霞.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水平检验结果对糖尿病辅助诊断的价值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1,34(03):190-192.

[10]尹继梅.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05):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