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椎动脉型颈椎应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分析

王立国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金昌 737100

摘要: 目的:通过针灸推拿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治疗,随后就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医学讨论。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4例,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之后对照组17例通过针灸治疗,观察组17例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就两组患者的颈椎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颈椎病症状积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还可以联合针灸与推拿的方式,让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因此有着良好的联合治疗价值。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推拿
DOI:10.12721/ccn.2024.15703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椎动脉型颈椎病作为临床上的常见颈椎病类型,在发病之后会导致患者身体不适感增加,在患病之后患者会出现眩晕、耳鸣以及头颈部疼痛等症状,对于患者正常生活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在西医治疗中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以及抗动脉硬化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对患者的脊椎病症状进行改善,但是有着比较高的复发率。近年来针灸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有着舒缓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对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可以有效改善。通过针灸配合中医推拿的方式,能够对患者局部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很好的满足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本文主要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4例,随后就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中选取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4例,均是在2022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进行分组处理之后,对照组17例年龄区间在22~54岁。平均年龄(46.25±5.14)岁,包含有男性9例,女性8例;观察组17例中男女比例为10:7,年龄区间处于21~57岁,平均年龄(46.15±5.22)岁。进行两组患者基准资料的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之后,主要是通过针灸疗法进行临床治疗。在针灸治疗期间,针灸穴位选择风池穴、百会穴、太溪穴、足三里穴以及三阴交穴,常用的辅助针灸穴位为太阳穴与大椎穴。在患者治疗期间,先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随后通过平补平泻法行针法进行针灸治疗。对所选穴位尽心针刺治疗,在得气之后留针半个小时,期间每隔10min行针一次,对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针灸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是通过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针灸治疗方法和对照组保持一致,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可以先选取颈臂穴,通过拇指与食指进行按揉,保持每分钟70次左右的按揉频率。随后选取夹脊穴,推拿人员将手指弯曲,对患者在该穴位上进行指推。随后选取风池穴,通过常规按揉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按摩,每分钟按摩频率控制在90次左右。在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时,按摩的力度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每次推拿治疗时间控制在10min,完成穴位的推拿之后要通过5min的常规手法进行放松,每日推拿按摩一次,对患者进行连续2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主要就两组颈椎病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情况进行评分与对比,主要症状积分包含有眩晕、头痛、肩颈痛以及恶心呕吐四个方面,评分方法应用四级评分法,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的脊椎病临床症状越轻,治疗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软件选用SPSS21.0软件,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

2 结果

在经过2周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在眩晕、头痛、肩颈痛以及恶心呕吐等方面的症状积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对比

image.png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作习惯的不断转变,因为运动量减少以及长时间保持坐姿或者站姿等因素的影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患者发病之后的椎动脉长期处于刺激与压迫状态下,对脑部正常供血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还会诱发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以及肩颈痛等临床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明显的降低。在西医疗法应用中,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改善,但是依旧有着非常高的复发率,对颈椎病患者病情的长期控制效果不佳,因此还无法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

在中医中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属到眩晕症的范畴内,根据发病原因将该疾病分为了风寒湿邪型与气滞血瘀型两种证型。在通过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是通过针灸刺激穴位的方式,让穴位周边的气血流动情况进行改善,对存在堵塞症状的经络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通络效果。这样可以对颈椎病所造成的供血不足情况进行缓解,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也有着积极意义。此外针灸治疗方法还有着疏通气血、通络止痛的效果,能够让患者的肌肉紧张情况减轻,缓解颈部疼痛与炎性水肿反应。在对脑血管进行扩张之后让患者能够保持正常的脑血流量。而且该治疗方法还能够促进颈部结构得以恢复,避免对交感神经与椎动脉造成的刺激,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推拿也是进行脊椎病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治疗手段,在推拿疗法应用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经络分布情况,通过相应力度实现对肌肉与相关穴位的推拿,让患者的颈部、头部神经得到充分的放松,对于患者的肌肉疲劳等症状也能够进行改善。此外通过中医推拿的方式,还能够让患者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改善,避免脑部供血不足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实现对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通过将针灸治疗与中医推拿治疗联合起来的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局部刺激,让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治疗期间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情况,进行施针与推拿穴位的合理选择,借此来保障整体治疗效果。

在本次医学研究中,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在眩晕、头痛、肩颈痛以及恶心呕吐等方面的症状积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椎动脉型颈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在临床上还可以通过针灸联用推拿的方式,让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志荣.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5):87.

[2] 刘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5):151-153.

[3]张新蓉,张祎,张小洋.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0):244-245.

[4]王俊安,吴剑涛,陈培鑫.口服中药联合针灸推拿应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9):58-61.

[5]张万钧,李建国.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J].贵州医药,2020,44(3):4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