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细菌性腹泻属于儿科领域的一个频发消化道综合征,这一病症的根源在于病菌的侵入,常见的致病菌有志贺菌和气单胞菌等[1]。儿童细菌性腹泻在临床上的显著特征是大便次数增多以及大便性状的明显变化,此病发病迅速,常伴随患儿出现显著的腹泻症状,从而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2]。诊断细菌性腹泻一般需要综合多项检查手段,包括血常规检查、粪便检查以及免疫学检查等,方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但仅仅依赖于大便和血常规的常规检查,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诊断效果[3-4]。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检验能够明确患儿体内的致病菌状况,进而深入了解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这不仅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确诊提供了有力依据,还极大地提高了用药的精准度和治疗有效率[5]。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和研究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择取的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收的6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根据计算机数字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8±1.17)岁,采用病原微生物检验)和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9±1.23)岁,采用大便+血常规检验),两组患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在分析之前,我们确保了研究的合规性和保护了参与者权益,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这表明我们的研究既符合学术标准,也符合伦理要求,同时所有患儿家属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表示他们了解并接受了参与研究的风险和义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诊断为细菌性腹泻,且临床资料齐全;②患儿出现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③患儿其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结核性感染等;②有先天性心脏病等;③伴有主要脏器病变。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大便+血常规检验,大便常规检查可以直观地反映患儿消化道内的细胞成分和微生物情况,从而判断炎症的存在与否以及程度,而血常规检查则能够提供关于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状态的重要信息,通过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评估患儿体内的炎症程度和免疫应答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过程》的相关指引,采集了患儿的粪便标本,然后对这些标本进行了细菌的培养和分离工作,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接着,将患儿粪便标本接种至琼脂平板上,并在恒定的37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培养,这一过程需持续20小时左右,以确保细菌能够充分生长。随后,鉴定人员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可疑菌落进行鉴定工作,利用先进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精确地检测和鉴定出微生物的种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病原菌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根据病原菌情况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在后续治疗中对患儿采取针对性用药干预,并记录后续治疗有效率。
1.3 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组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病原菌药敏情况,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后续治疗有效率。其中病原菌药敏情况主要是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治疗有效率主要包括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后续恢复良好;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效果,且后续恢复良好;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且后续恢复较差,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t和“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采取x2和%用于计数资料的表明,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病原菌检出情况
观察组采用检测后,检出气单胞菌9例、志贺菌15例、其他菌属8例,病原菌检出率为94.11%,其中志贺菌占检出病原菌比例最高,为46.88%。
2.2观察组病原菌药敏情况
对观察组检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显示,气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例数分别为3例、1例、2例、3例,耐药率分别为为33.33%、11.11%、22.22%、33.33%;志贺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例数分别为4例、3例、5例、3例,耐药率分别为为26.67%、20.00%、33.33%、20.00%;其他菌属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例数分别为1例、3例、2例、2例,耐药率分别为为12.50%、37.50%、25.00%、25.00%。
2.3对比两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患儿诊断为阳性共32例,诊断准确率为94.11%,对照组患儿诊断为阳性共25例,诊断准确率为73.53%,可见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x2=10.283,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对比两组患儿的后续治疗有效率
经过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79.41%,可见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x2=9.261,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细菌性腹泻是儿童中较为普遍的胃肠道疾病,其症状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数患儿在疾病初期会经历胃肠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腹痛等症状[6]。在更为严重的病情下,细菌性腹泻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脱水、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7]。临床研究指出,细菌性腹泻的不同临床类型往往与不同的细菌种类密切相关[8]。其中志贺菌和气单胞菌等是该病常见的致病菌种,为了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临床上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方法。然而,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医生必须格外注意药物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致病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严格按照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操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患儿的痛苦,保障他们的后续治疗和恢复能够安全有效的开展[9]。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和研究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细菌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更为精确的参考依据。
病原微生物检验作为诊断细菌性腹泻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够精准识别出引发腹泻的各类病原微生物。在本次分析中,发现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种包括志贺菌、气单胞菌以及若干其他菌属。值得注意的是,志贺菌的检出率尤为显著,这表明了志贺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扮演着主要病原菌的角色。当志贺菌侵入儿童机体后,它会经历一段潜伏期,在这段期间,志贺菌会不断地分泌内毒素,这些毒素会对机体的内环境造成扰乱,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症状[10]。同时志贺菌还具有自主运动能力,能够逐渐侵入人体的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这一过程会触发机体的炎性反应,导致患儿不断吸收毒素,进而严重破坏其肠功能[11]。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患儿来说,由于其机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若未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健康。因此,对于该类感染患者的治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及时且科学的方法,以保障患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药敏试验主要是对细菌性腹泻患儿的常用抗生素如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抗生素进行耐药性评估,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且同一病原菌也可能因变异而产生耐药性,因此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患儿感染的病原菌对哪些抗生素敏感,哪些抗生素耐药,这有助于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使用无效或效果较差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2]。同时,药敏试验可以减少治疗错误和药物滥用,在未经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医生可能只能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这可能导致治疗不当或药物滥用。通过药敏试验,医生可以根据病原菌的实际耐药性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产生的风险。因此,根据病原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的精确结果,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这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本研究还对比了病原微生物检验与单独采用大便+血常规检验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及后续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显示,病原微生物检验在诊断准确率和后续治疗有效率上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这种差异在数据对比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诊断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检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通过此种检验方法,能够精准地检测出病原菌的存在,进而深入了解其分布水平和耐药特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精确性,确保患儿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还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因此,病原微生物检验无疑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的检验方法,它对于提升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诊疗水平,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清荣.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02):71-72.
[2] 崔敏,刘晓宇.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效果及价值[J].名医,2022,(03):21-23.
[3] 张霜.病原微生物检验在诊断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8):1018-1020.
[4] 张薇.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预防和诊疗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32-33.
[5] 笪力,蔡峥,陈蔚.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2):3336-3338.
[6] 陈锋.病原微生物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9):85-87+95.
[7] 韦卓起,冯兰兰,谢秀琼.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235-236.
[8] 贾亦斐,陈晨,王立平等.腹泻患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及意义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4):649-650.
[9] 董莉.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验及耐药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6):6863-6865.
[10] 李盛勇,周方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12):88-89.
[11] 劳远司,梁盛,滕高彬.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97-198.
[12] 孙春涛,盛优静.儿童细菌性腹泻54例病原微生物检验情况及药敏结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20,42(0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