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古诗词解读教学策略探究

​任萌

略阳天津高级中学,724300

摘要: 古典诗词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其中寄寓情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素养。因此加强高中语文诗词解读,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纲,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展开古诗词解读,深入地感知情感与意境。本文以高中语文为例,就诗词解读教学进行了探究,以期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解读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2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教育部于2013年开始推进新一轮的课程修订工作,并于2017年印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此次修订更加紧扣时代脉搏,明确了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达成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也为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方向、新视野,我们的教学不能浮于表面,而应探寻能够深入挖掘古诗词艺术魅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有限的诗篇中获取无限的价值,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古诗词解读教学策略

(一)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掌握诗词意象与抒情方法

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可以发现诗词鉴赏是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品格、观念的养成,需要重视诗词解析教学。通过对当前诗词解析教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诗词解析教学效率不高,首先与当前教学方法单一有关,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一半,它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不断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去,进而提高诗词解析教学效率。结合以上的分析,在进行古诗词解析教学时,可以基于学习任务展开古诗词解析教学活动,立足于单元设计,来确定具体的解析教学设计。例如:根据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关古诗鉴赏的学习任务,展开解析教学活动:对第一单元现代诗歌部分《沁园春·长沙》《雨巷》等篇目进行解析教学时,对学生展开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的学习,进行翻译诗句教学、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生平与创作背景进而帮助了解诗歌内涵;用生活元素等创设情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寻找关键字、词、句,了解文本主题,深入挖掘意象感受。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方面的知识,其审美能力、鉴赏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可以减少基础的概念,跳出局限,引导学生做更高层次的赏析,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在情感的体会与把握。可以采用有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掌握识字、解意、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组织生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解决重点问题;诵读吟诵法,引导学生反复体验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体味诗词本身的情感意蕴;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还需要发挥自己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完善;最后引导学生尝试写作,进一步巩固解析能力与审美水平。

(二)结合教材编排特色,展开诗词群文阅读

新版统编教材依据教材编排特色,我们将古诗词的教学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的诵读和鉴赏能力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群文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内涵,提高诗词解析教学效率。例如:以单元解析教学为例,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是要求对内在情感进行体会与把握;根据教学目标与过程进行解析活动,包括字词解析、写作方法、作者风格、情感表达方式等,将这些与诗词解析相关的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异同,确立群文阅读拓展框架。例如在进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时,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田园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最后,基于诗词的学习进行阅读拓展活动,搜集与之相关的作品,(比如同一题目、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拓展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对同作者或者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解析,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更好地理解与体会,实现知识的内化。

(三)重视文字咀嚼,加强鉴赏解析效果

在进行诗词解析教学时,字词的锤炼、文字的咀嚼是最为基本与重要的环节,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工作,通过对诗词中的文字,包括字、词进行引导,进而了解诗词的表达方向,更好地思考与理解。首先要求学生对古诗进行阅读,找到对文本产生影响的关键字词,确定写作的大方向。例如:在进行《虞美人》教学时,“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何时”“多少”这些词充分体现了诗人痛苦的内心世界,为整篇诗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了”字的运用,指的是了结,完结。通过分析诗词来感受其中的意境,既通俗又精僻。而通过充分感知这些字词中所承载的意境是如何提升诗词的情感,奠定感悟的基调,则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与内涵。

最后,对字词进行解析时需要全面地,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考虑这些字词是否是多义词、同义词等,尤其是对于古诗词来说,通常采用不同的字词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字词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预测与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选修必修三第二单元李白的《蜀道难》诗词解析教学时,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起着统领全文、重点聚焦的作用,从文字中剖析作者的情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进一步感知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慨叹;诗中“噫吁嚱”这三个感叹词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畏难情绪;同时后面“危”“高”同义词的运用,突出了强调的意味,“危乎高哉”采用带感情与旋律的阅读,来充分强调山之高耸和“蜀道之难”的强烈情感。与此同时,通过分析诗文的修辞手法,来了解解析与鉴赏的技巧,掌握文中运用拟人、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来强化情感表达效果的能力以及从视觉、听觉等不同层面欣赏诗词的情境美,由远及近、由内而外展现诗词的画面美的能力,从而进一步领悟诗词语言的精妙。

二、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语文老师需要不断优化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策略,在日常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强课堂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的创新和改革,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对高中学生综合素养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起到相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茂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邓拉美.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