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不同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王希珍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共和县沙珠玉乡卫生院,消化内科,813099

摘要: 探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采取不同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为此类患儿寻求更为科学安全的干预模式。方法:纳入2023年1月~12月间由本院收治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00例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收治患儿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均采取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方案治疗,红霉素对应剂量分别为3~5mg/kg、10~15mg/kg,各组有患儿50例。从两种红霉素剂量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下患儿临床病情改善、临床指标变化以及安全性事件差异进行评价。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病情控制方面,A组患儿疗效评价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促胃液素(GAS)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两组患儿指标有所提升,A组患儿指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A组患儿药物方案引发不良反应事件例数显著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病情有良好干预效果,相对于大剂量,小剂量红霉素在病情控制、安全性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关键词: 不同剂量;红霉素;多潘立酮;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
DOI:10.12721/ccn.2025.1591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没有明确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出现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包括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如胃胀气、上腹部不适感、胃痛、打嗝、恶心、呕吐、饱胀感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进食后出现,也可能与特定食物或饮料有关。然而,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是周期性的,没有特定的诱发因素或明显的病因[1]。目前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还存在争议,但以下几种因素影响程度相对最深,包括:胃肠道运动失调、神经-内分泌因素、心理因素等。引起临床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当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群体中小儿所占比例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临床症状以及病情反复发作都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生长发育,同时也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当前对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主要通过提升其消化功能来达到改善病情的效果,多潘立酮是此类常用药物,但临床发现如果单一、长期的使用多潘立酮治疗消化不良,可能出现耐药性风险,为了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在使用多潘立酮基础上联合促进胃肠运动,提升十二指肠运动强度药物,红霉素在此方面的作用得到临床验证[2]。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已经成为收治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治疗措施,但关于联合药物红霉素使用剂量多少,依然存在争议。本院近年来对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使用两种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现将2023年间收治100例患儿资料及治疗数据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3年1月~12月间由本院收治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00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儿均需要满足以下筛选标准:(1)纳入标准:患儿均因嗳气反酸、腹部饱胀且排便后无改善症状到院就诊,结合症状及检查后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家属在被告知研究内容后,表示愿意配合。(2)排除标准:对制定治疗方案涉及药物有过敏反应;合并心脏或者肾脏脏器功能障碍;临床资料缺失;依从性低难以顺利完成疗程。以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收治患儿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在分组后组间基线数据情况,请见:A组患儿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3~12岁间,平均(7.25±2.11)岁;病程在1~10个月间,平均(5.15±1.12)个月。B组患儿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4~12岁间,平均(7.31±2.09)岁;病程在1~11个月间,平均(5.19±1.14)个月。两组患儿上述相关基线资料在分析后,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立项与流程交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得以批准展开。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取多潘立酮联合红霉素方案治疗,其中多潘立酮混悬液产自北京首儿药厂,国药准字H20094232;红霉素肠溶片产自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29。多潘立酮混悬液用药方式为口服,饭前30min服用,每天3次,每次剂量在0.2~0.4ml/kg间。地红霉素肠溶片用药方式为口服,饭前20min服用,每天3次。A组患儿每次服用剂量为3~5mg/kg,B组患儿每次服用剂量为10~15mg/kg间。

两组患儿疗程时间均为1周。

1.3观察指标及标准

病情疗效评价:为期1周的疗程后患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显著改善的为显效;在疗程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有所改善的为有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甚至呈现恶化趋势的,为无效[3]。

临床指标检测:在用药前当天、疗程后次日造成抽取患儿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抽取量为5ml,离心处理(离心速率3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分离血清,然后放置在有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将采血管置于-70℃环境中,备用待检。检测指标对象为血清一氧化氮(NO)、促胃液素(GAS),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来自上海科艾博生物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内容步骤进行。

用药安全性评价:记录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以及疗程后1周内出现腹泻、乏力、呕吐不良反应症状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由SPSS23.0软件进行运算,将计数数据表示为n和%,组间以X2检验展开对比,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表示为±s,行t检验, 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临床疗效情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病情控制方面,A组患儿疗效评价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

表1 两组患儿用药病情控制疗效评价差异比较(%)

截图1742194153.png2.2组间临床指标检测情况

在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促胃液素(GAS)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两组患儿指标有所提升,A组患儿指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

表2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NO、GAS指标检测差异比较

截图1742194172.png注:*提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组间用药安全性情况

用药期间A组患儿药物方案引发不良反应事件例数显著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

表3 两组患儿用药后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差异比较(%)

截图1742194194.png3 讨论

在儿科临床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较为常见的小儿临床综合征疾病,患儿会有频繁发作或者持续性的腹部不适(疼痛、保障、嗳气反酸)症状,经检查未能发现存在胃肠道器质性病变,长期病症影响会使得小儿机体免疫力降低,营养不良,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对于确诊病情的患儿要立即展开对症处理,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段[4]

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方案,其临床价值已经得到了实践验证的肯定,其对病情的干预机制阐述如下:首先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感染性胃肠道疾病。红霉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胃肠道细菌的数量,并可能对消化道胃肠的运动和分泌有一定影响。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红霉素有时会被应用于功能性胃肠症状,如胃排空障碍、胃轻瘫等。其次多潘立酮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可用于治疗胃酸反流、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道疾病。多潘立酮通过抑制胃酸的产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它还可以改善胃食管括约肌的功能,促进胃排空,并可能减少胃肠道的炎症反应[5]。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红霉素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可能与症状有关的细菌生长,从而减少可能的炎症反应,多潘立酮通过减少胃酸产生和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可以减轻胃痛、胀气等症状。在本研究中收治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在应用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NO、GAS数据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胃肠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可以反映胃肠道粘膜的代谢状态和免疫功能,因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情评估中常被用作一个指标。促胃液素(gastrin)是一种胃泌素,是胃酸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促胃液素水平可能受到影响,上述指标的改善极大程度表示对于病情远期疗效的效果。

红霉素作为多潘立酮辅助治疗药物,对病情干预的效果突出,但关于剂量的控制调整却一直存在整理,关于红霉素药理学分析认为,长期大剂量的应用红霉素可能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产生不利影响,较为典型的就是引发药物耐药性,对细菌群落平衡造成负面影响;红霉素虽然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剂量过多菌群发育失衡,也给细菌的发育营造环境;最后则是红霉素用药期间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典型如恶心呕吐、腹泻及其它胃肠道疾病等,这对于小儿患儿群体而言更加需要关注,如果治疗期间病情反复以及各种药物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难以控制,都会直接影响患儿的依从性和治疗期间舒适性。本研究将收治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组,分别给予大剂量红霉素、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方案干预,而后在临床疗效、胃肠道指标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差异进行评价,数据显示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患儿有显著优越性(P<0.05)。在疗效方面,从本次研究数据可知,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可能会在改善胃肠道症状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疗效,在剂量已经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不再增加对红霉素剂量的依赖,兼顾疗效与安全两个方面。红霉素和多潘立酮均为处方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考虑,大剂量红霉素的应用可能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并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小剂量红霉素的使用可能会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风险,但仍需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

综上所述,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病情有良好干预效果,相对于大剂量,小剂量红霉素在病情控制、安全性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刘志高. 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疗效、胃肠动力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23,31(1):97-99.

[2] 胡润伟,刘宏伟,王娇娇,等. 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 药物生物技术,2022,29(6):602-605.

[3] 姚颖,拓玉芬. 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3,47(3):378-379.

[4] 张永红,周方,石彩晓,等. 保和口服液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117-121.

[5] 赵芳芳,柯赛赛,林亚平. 神曲消食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胃泌素、胃动素的影响[J]. 中医儿科杂志,2023,19(2):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