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朱彩霞1 朱凯博2 高恺1 陈丽华1 牟玥1 马迎春1 张泉州1

1.甘肃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所,甘肃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 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双盲法分为A组(50例,经验用药治疗)和B组(50例,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开展针对性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感染率4.00%低于A组20.00%(P<0.05);两组感染部位(尿路、肺部、口腔、切口、其他部位)对比无差异(P>0.05);B组感染持续时间(5.48±1.06)d、住院时间(10.53±1.25)d短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A组16.00%(P<0.05)。结论 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开展针对性治疗,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不良反应的发生,即使患者发生感染也能缩短感染持续和住院时间。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DOI:10.12721/ccn.2023.1590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医院感染对患者安全和健康有着严重影响,是指患者在入院期间发生获得性感染,一旦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1]。因此医院感染控制始终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医疗环境日益复杂化,医院感染控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医院感染,特别是耐多药菌株的出现,已经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2]。微生物检验作为监测和识别医院感染的主要手段,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受到广泛关注。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培养、鉴定微生物、及时发现和识别医院内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等,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3]。微生物检验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不仅能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识别病原体,还能评估耐药性,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最大程度避免产生耐药菌株[4]。此外,通过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等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分析了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双盲法分组,A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8岁,均值(56.36±5.23)岁,体重46.23-88.67kg、均值(66.13±6.58)kg,科室:呼吸内科12例/消化内科9例/神经外科8例/心内科11例/骨外科10例;B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均值(56.12±5.28)岁,体重46.35-88.76kg、均值(66.38±6.49)kg,科室:呼吸内科11例/消化内科10例/神经外科7例/心内科10例/骨外科12例。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患者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知情同意,签署文件,意识清晰,配合度高。

排除标准:入组前处于感染状态者、精神病者等。

1.2 方法

予以所有患者常规护理:保持皮肤干燥,强化口腔黏膜和会阴部护理,定期消毒病房和物品表面等

1.2.1 A组

A组:经验用药治疗。

1.2.2 B组

B组: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开展针对性治疗。(1)针对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送检不及时、采样操作不当、错误粘贴标识、污染样本等)采取干预措施,优化微生物检验流程,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2)主动分析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分布情况、菌群特征等;重点监测易感群体(白血病患者、ICU患者、癌症患者等);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阻断病原菌入侵途径。(3)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并根据结果选择适宜的药物。(4)成立微生物检验监督小组,定期抽查医院环境、微生物检验流程、院感发生情况等,根据抽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1.3 指标观察

1.3.1 感染率

感染率=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3.2 感染部位

统计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

1.3.3 感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1.3.4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皮疹)/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5.0处理数据,( x̄±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感染率

B组感染率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感染率[n(%)]1.png2.2 对比感染部位

两组感染部位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感染部位[n(%)]2.png2.3  对比感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B组感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感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x̄±s(d)]3.png2.4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n(%)]截图4.png3 讨论

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患者在医院环境中获得的本来没有的感染,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和治疗负担,还可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耐药性微生物、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合格、治疗中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和物品、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等[6]。众多因素相互作用,促使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会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患者住院治疗总体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同时也会增加医院运营压力[7]。另外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会提高使用抗生素的数量,提高发生耐药菌株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患者出现耐多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耐药性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等高度致性医院感染,不仅治疗难度大,还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8]。微生物检验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通过定期监测医院环境中微生物,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从而能及时采取阻断病原菌入侵的途径,降低医院感染率。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可以迅速识别出致病菌种类及其抗药性,从而提高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加剧[9]。微生物检验还可以用于评估医院消毒杀菌和隔离措施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质量。

本文结果:B组感染率4.00%低于A组20.00%(P<0.05),证实微生物检验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能降低感染率。微生物检验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感染源和感染类型,通过对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确定患者感染情况(感染微生物种类及其数量级等),医务人员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能迅速确定感染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例如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细菌性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测结果确定感染细菌的种类、抗生素敏感性,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抗生素,这样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10]。微生物检验在监测医院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定期对医院空气、水源、手术器械、医疗设备等进行微生物检测,能评估医院环境的整体卫生水平和感染风险。一旦发现微生物超标,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11]。微生物检验促使医院感染控制体系的完善,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病例的微生物检测结果,能发现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和主要感染源,为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本文结果:B组感染持续时间(5.48±1.06)d、住院时间(10.53±1.25)d短于A组(P<0.05),证实微生物检验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能缩短感染和住院时间。经验性用药治疗医院感染患者,往往初步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由于药物缺乏针对性,可能导致初步治疗失败,导致感染持续时间较长。微生物检验能快速准确识别感染源,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为患者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缩短了病原体在患者体内扩散的时间,从而降低感染程度和治疗难度,最终使感染快速得到有效控制,缩短感染的持续时间[12]。通过微生物检验能确定感染微生物的抗药性。随着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峻,通过微生物检验确定病原体抗药性,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还可以避免因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感染持续时间延长和感染复杂性增加,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微生物检验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能促使医院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通过对医院环境、医疗设备以及人员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自然能够有效缩短感染患者的治疗周期和住院时间,提高医院整体治疗效率。

本文结果: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A组16.00%(P<0.05),证实微生物检验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微生物检验精准的病原体识别和敏感性测试,使得临床医生能选择针对性抗生素,从而避免因使用广谱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过敏、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不良反应,同时还有助于降低细菌耐药性,从而降低因耐药菌株引起复杂感染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微生物检验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患者治疗早期就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还能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原体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相较于经验性用药治疗,大幅度减少了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从而显著降低抗生素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开展针对性治疗,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不良反应的发生,即使患者发生感染也能缩短感染持续和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邓正兵,何磊,曹禺露,等.分析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2,36(4):70-71.  

[2]林洁.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8(6):74-76.

[3]郝新宁.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和临床准确率分析[J].智慧健康,  2022,9(11):47-50.

[4]刘波,许利娟,陈士建.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价值研究[J].系统医学,2022,8(3):48-50+58.

[5]李小平.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防控及提升临床用药合理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9):164-167.

[6]田秀华,赵劲松.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4):245-246.

[7]王小玲,徐正军.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分析[J].名医,2022,1(17):180-182.  

[8]单洪超,辛华,王莉,等.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4):29-30.  

[9]黄碧红,谢悦坚,容文潮,等.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2,35(2):278-280.

[10]殷红玉.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探究[J].甘肃科技,2022,38(3):103-105.  

[11]张迎华,柳良清.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4):206-208.

[12]周新华,邱伟.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及对感染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1,4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