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细读文学作品浅析作品的多元化

余锦绣

​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民族中学,552200

摘要: “文本细读”指对文本进行全面、完整而细致的阅读,紧扣文本,重在细读。就教师而言,除了自身去体验文学魅力,感受、欣赏小说美之外,还必须十分熟悉文本,能在文本细读中归纳、分析小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既可在课堂教学中传达小说所呈现的美与价值观,陶冶情操,感受文化的力量;也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就学生而言,文本细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与写作的能力等,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重视文本阅读鉴赏。
关键词: 细读;高中语文;多元化
DOI:10.12721/ccn.2024.1572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现代文因阅读难度偏低,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松懈,最终没有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小说细读机制等等,也就导致小说教学效果出现偏差。以“文本细读”理论来引导学生细读文学作品,做到细读文本结构和细读文本内容,获悉主题,把握内容。

一、细读文本结构

(一)细读题目

题目既可指标题,也可指问题设置的题干信息。就标题而言,一篇文学作品的标题会揭示此小说的主要内容。在文本阅读中,无论是小说还是其他文学体裁都要关注文章标题,它是文章内容的直接反映。对于考试中出现的“以某某为题有何作用,有何好处”题型,作答一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方面进行,但如果标题有比喻象征意义也要对此进行说明。就题干而言,关注问题设置的题干,可以更为准确的审题和查找信息。在选择题中,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一项;在简答题中,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什么,所问对象前有没有修饰语或限定语。

(二)细读结构

在文学作品中,文章结构构思的巧妙与否,也会影响到作品阅读兴趣度的高低。小说主要以故事的形式来展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它要经过作者的整理,提炼与安排,运用灵活的结构形式把故事情节有效串通起来,从而清晰明确地体现故事发展脉络,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时小说的结构线索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用何种叙事方式,只要能清晰地说明某一事件,用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方式都可。但要注意叙事过程中的结构线索。

二、细读文本内容

(一)细读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丰富多样的,其语言意义可以是简单明了,也可以是意蕴深厚。因而在阅读作品时,要细细地品读,尤其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高潮阶段,更要仔细品味,慢慢欣赏,去咀嚼文字背后的深意,看其是否带有某种情感。《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外国文学作品,又加上年代比较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语言比较晦涩,无法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与主题。因而在讲解中,除了对语言分析外,还要涉及时代背景,在知人论世的条件下,走进文本,走进那个特定的时代。如在“我们教师们都怕他......”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夸张和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别里科夫对人们的管辖之严、管辖之广,突出了全城人对的害怕与恐惧。一个“怕”字,写的不仅是对别里科夫的害怕,更多的是对他背后的统治阶级的害怕。从这些文字当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批判,对新生力量的赞颂。文本讲解还需联系生活,拓展教学内容。关于“套子”,教师要对其延伸,在文中,它是指就生活、旧制度等。这使文本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既拓展了教学内容,也使学生明白作品的深厚意蕴。那么课堂教学也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细读三要素

1、细读人物

一部优秀作品,大多有对社会现实或作者个人经历的一个投射,而人物角色的设定,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等各方面的认知。细读小说要特别注意情节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内心的波动。在小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节或环境描写中去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在课堂中落实人物形象分析。同时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去阅读经典名著。在作品细读中去感悟美,多联想,多批注,提升自己分析文本的能力。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密谋害林冲”这一情节为例,当林冲知道陆虞候又来害自己时,林冲首先是大惊的,并说“那泼贱贼是敢来这里害我”;其次是气愤,想叫他骨肉为泥;再次就是复仇,上街买刀,带在身上,到处去寻仇人陆虞候,但几天之后,不见动静,就“自心下慢”,可看出他的松懈,对仇人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这体现出了主人公林冲的心理变化,并且作者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有着反抗意识,但反抗意识不强的安于现状的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通过细读情节来分析,并归纳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于考试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题型,除了关注文本中出现的形象词外,还需更多地关注故事情节、人物间的关系、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2、细读情节

以小说为例,情节是小说的重要枝干,丰富的故事情节是构成小说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小说没有故事情节,那就不能称之为是完整而又高质量的小说。无论是在古典文学还是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尤指小说)必须有着丰富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因此在小说阅读中,要提醒学生文本细读,把握故事情节,因为文本中的许多关键因素会暗含其中,这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小说情节的构思是作者的创作能力和才情的重要体现。作者在描述情节时,可能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有趣性,并且这些手法的运用能够更加鲜明地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等。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文学作品细读的作用。从细读题目、结构、语言、三要素等出发,根植于文本,认真细读,获知主题,又在文本细读中落实题目、结构、语言、三要素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分析主题。在小说课堂教学中,教师均会对这些知识进行重点落实。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分析的能力,提升应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能为学生之后的文本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经典文本多元解读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

[2]赵梦佳.高中语文小学细读的教学指导 [J].新课程,2019.

[3]吴雪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J].文理导航,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