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语文当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其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所要掌握的一项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结合,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培育学生形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优良品德。
一、通过古诗词创作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是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学作品,因此其中肯定蕴含着作者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所说的就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之所以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要归功于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生活背景,那么就很难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含义。对于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对古诗词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阐述和讲解。通过讲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以增加古诗词的趣味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
举例来说,在学习《春望》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向学生讲解有关杜甫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再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句引导学生体会杜甫对祖国山河破碎的伤心以及时祖国和平统一的期盼,从而体现了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体现出来对家庭的热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了应当珍惜学习时间,努力学习。如果没有背景的诠释,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这首诗,同时也很难理解杜甫当时为什么要写下这样的诗,由此可见,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写作背景十分的重要,同时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
二、通过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语文情景创建朗诵比赛的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查询了解相关的注释,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的进一步了解。举例来说,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查询,对于难懂的字进行注释,再通过小组比赛方式进行朗诵,对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并由该组的学生分享读后感。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再由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地告诉学生毛泽东同志那种想要为国建功,和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抱负,以及对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深沉的大爱。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应当立志高远,胸怀大志,为国争光。
三、以爱国主题为切入点
承接上面所述,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多样性与时代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爱国主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代背景下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将高中语文中所有与爱国有关的古诗词集结在一起后进行小主题的分类。如以歌颂国家发展、人民生活为主题的古诗,在这类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着力于思考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着力于理解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又如以忧心国家发展反映人民生活疾苦为主题的古诗,在这类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着力于思考当国家处于不稳定的、动荡的、甚至是衰退的阶段时,每一个人应该表现出怎样的责任感。再如以回顾历史、反映自己对前朝思考的古诗,在这类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国家发展的过程等。当对爱国主义这个大主题进行小主题的细分后,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会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刻,从而更好地落实到实践中。
四、以爱国人物为切入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怎样才是爱国,心怀爱国主义情感的人有怎样的特征与表现等,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典型的爱国人物为切入点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以必修四《登高》为例,这首诗的作者杜甫就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杜甫所写的与爱国有关的古诗一并列出让学生复习,并进行相关的知识内容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杜甫是爱国主义诗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杜甫写下了很多爱国主题的古诗,如《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刻画与反映了民间疾苦,是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大胆地、尖锐地、直接地将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揭示得淋漓尽致,清楚明白,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忧国忧民之情感人至深。作为一名文人,杜甫虽然没有直接率领兵马上阵杀敌,但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文学创作,来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发声,这是古往今来文人特有的表达爱国激情的方式。现代文学家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士,如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也选择了用文学的方式去唤醒精神麻木、认知混沌的国人。学生通过对典型爱国人物的分析,更好地了解了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去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要用适合自己的又可以对实际产生影响力的方式来表现爱国之情。
结语
总之,新时代,新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对于未来将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格外重要。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看,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集结和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其中有不少主题都是爱国主义,这无疑可以成为教师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能够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王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9.
[2]张风.刍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必修教学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9,(7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