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古韵悠长: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李燕芬

厦门市翔安区内垵小学

摘要: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十分的重要,其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应当基于新课标的指导,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作方向,审视当下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问题、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2.1571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应用,二是思维发展,三是审美鉴赏,四是文化传承,而且提出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当下的主要任务。由于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打下坚持基础。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问题

(一)忽视朗读教学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会将背诵和记忆当作重点,忽视了朗读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的理解以及体悟,对最终的教学效果造成了直接影响【1】。具体而言,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虽然能够对古诗词进行学习,但是,其只是浅层的了解了古诗词的内容,并没有对古诗词中蕴含着的生意以及内涵进行分析及探索,这不仅无法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热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活动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方式应时而生,其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探究探索中有所收获,得到提升。然而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是单一的,不能让学生对其中的美进行感知及体验。

(三)忽视展开想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为了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兴趣,进一步的降低理解难度,教师会将多媒体设备利用起来,展示与诗词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以此进行良好的教学情景的创设。而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活动的时候存在过于直观、使用时机不正确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策略

(一)加强朗读教学,引发情感共鸣

朗读其实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让学生更好地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以及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等。实施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朗读活动,确保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了解,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2】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对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能够对这首古诗产生一定的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对录音进行播放,让学生对这首古诗的韵律和情感基调进行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朗读这首古诗,并对字音、停顿和语调等进行强调。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手势、表情等手段利用起来,以此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情感和意义。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更加深入的对这首古诗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对诗句的含义及其中渗透着的情感进行理解及感悟。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有:“你觉得哪些诗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受?为什么?”或者“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开展拓展朗读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明史·于谦传》中的相关记载,也可以介绍于谦的其他诗歌作品。此外,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如何理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觉得这首诗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有相似之处?”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层次的阅读。

(二)丰富教学活动,提升审美能力

1.引导学生推敲古诗用字

古诗与其他的文学体裁不同,其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一词一句都是诗人经过精心挑选而确定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固然可以对古诗进行直接翻译,但是,会浪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机会【3】。在实施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主动的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对古诗的遣词造句进行推敲。

例如在教学《竹石》的时候,教师要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歌的内容特别的简洁明快,而且语言活泼生动,富有韵味。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带领学生对古诗用字进行推敲,从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为学生接下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关键字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咬”字,“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立”字,“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磨”字,“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任”字,让学生进行推敲,并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坚韧不拔、牢牢扎根在山间的状态。同时,“咬”字也传达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又如,“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立”字,强调了竹子坚定不移的品质,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它都能稳稳地立在那里,不屈不挠。“千磨万击还坚劲”中的“磨”和“击”字,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经历的风雨和磨难。然而,即使面对这些困难,竹子依然坚韧不拔,毫不动摇。“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任”字,表达了竹子无所畏惧、自信坚定的态度。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它都能坦然面对,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2.组织诗词群文阅读活动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其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多个文本进行阅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阅读思维。

例如在教学《从军行》的时候,教师要在课前准备环节,对这首古诗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通过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挑选出一些与本首诗主题相同的古诗词,使群文阅读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述从军行的背景故事,以此引入诗人的生平,让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将这首古诗与其他古诗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对这些古诗词的主题、情感、意境等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体悟意境之美,激发学生想象

在古诗词中,诗人经常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意向,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形成意境。意境既可以对特定的场景进行描绘,也可以蕴含一定的情感,实现情景结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抓住这些内容,通过巧妙的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探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示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节奏。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找出古诗词中的关键词、关键字,比如“悲”、“无忘”、“盼”等,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然后,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比如,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所以说如果自己正好处于诗人的状态,会怎么想怎么做,从而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提取诗歌中的意象,强化对诗意的理解。在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解读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使诗歌可以变换为具体的场景以及情节。比方说,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描述诗人临终前的景象,设想诗人在未来国家繁荣昌盛的日子里会做些什么。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将《示儿》改写成一篇现代散文或绘画作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实施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将相关知识的讲解重视起来,还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但是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教学活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上述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相关策略进行了阐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运用。这样,就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晓平.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的有效性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语文,2019(35):74-75.

【2】王莉婷.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12):65-67.

【3】陈锦新.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探究[J].天津教育,2019(34):101-102.